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攻坚三季度丨官阳如何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初秋的官阳镇,高山梯田里的中药材绿意盎然,魔芋田舒展着宽大的叶片,烤房烟叶泛着金黄。2025年上半年,这座高山小镇交出亮眼成绩单:贝母产值突破6500万元,魔芋种植面积稳居全县第一,烤烟产业带动500余户增收,居民存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2%。当下,全镇上下正以“攻坚三季度”为号角,在特色产业赛道上全力冲刺。




01
田间管护精耕细作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8月19日,雪马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整田备耕与贝母采收同步推进。田垄间,农户们分工有序,翻土、清杂、晾晒,为后续播种做足准备;贝母田里,饱满的鳞茎被**采挖,带着泥土的清香装入竹筐。


种植大户刘兴文的合作社今年将贝母种植面积从10亩扩至15亩,“上半年卖贝母果夹收入120万,9月底就能完成明年种茎种植。”这份底气源于官阳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18平方公里辖区内,2.2万亩耕地分布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山区,高海拔、大湿度的立体气候,为中药材生长创造了理想环境。
立足资源优势,官阳镇锚定中药材产业发力。2022年底,镇里考察邻县贝母产业后,次年试种90亩初获成功;2024年扩至400亩,今年6至7月迎来丰收,一至五年生贝母产值达6500万元,吸引多省客商抢购。如今,三合、老鹰等村重点发展贝母、淫羊藿等药材,科学种植技术让“山货”成了“金疙瘩”。


02
多元产业协同推进田间管理忙出实效
新民村的玉米魔芋套种基地里,十几名村民正弯腰除草。“村集体带动农户种了200多亩,订单已签七成,10月就能采收。”新民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儒算起丰收账,套种模式让土地效益翻了番。

另一边的烤烟田里,采收进度已达30%,农户们穿梭田间采摘烟叶;收购点内,技术员正手把手提前指导分级标准。作为全镇传统优势产业,烤烟今年继续带动农户稳定增收,标准化流程让每片烟叶都卖出好价钱。

多元产业齐头并进,是官阳镇的发展诀窍。依托“3+N”农业产业体系,全镇在巩固烤烟、魔芋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优化布局,形成“一村一品、多村联动”的格局。

三季度以来,各类作物长势喜人,田间管理的忙碌身影里,藏着丰收的期许。



03
基建项目加速落地积蓄持续发展后劲
场镇旁的空地上,工作人员们正加紧作业,这里是占地2000多平米的中药材加工基地施工现场。“已完成场坪水沟建设,下个月建炕房、冻库,投用后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30%以上。”官阳镇宣传委员陈金指着规划图介绍,这是三季度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

官阳镇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790万元整合资金正精准投向基础设施:210万元建加工基地,230万元用于人畜饮水,350万元用于三岔村、八树村等产业路硬化,预计可降低20%药材运输成本。此外,金龙片区饮水质量提升工程也在继续推进,9月底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三季度,要完成400亩贝母种植、1000亩魔芋销售、4800亩烤烟开秤。”官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曾凡茂说,镇里正按“一主两副”原则优化产业结构,以加工基地为支点,11月将推出“巫山川贝蜜”等特色产品,撬动道地中药材品牌建设,让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color=rgba(0, 0, 0, 0.9)]记者 陈久玲 郝燕来
[color=rgba(0, 0, 0, 0.9)]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