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傲报道 江山红叶醉,巫山云雨飞。11月15日,第十五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获悉,今年红叶节将于11月26日开幕,巫山县精心策划10余项主题活动,推出13条红叶精品游览线路,看遍巫山红叶。发布人: 付嘉康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 勇 巫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主持人: 徐祖国重庆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开启“三峡之光”夜游项目,着力营造千年巫山、万里长江的神奇绚烂,让游客感受三峡起源、三峡气质
——付嘉康
今年红叶节期间,到巫山的游客要持有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省外来的自驾游、散客还要实行落地检
——黄勇
10余项主题活动 开启“三峡之光”夜游项目
发布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付嘉康介绍,今年将创新举办开幕式晚会,晚会于11月26日晚上7:30,在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的红叶广场盛大举行。本届晚会以“又到满山红叶时”为主题,采用情景式歌舞表演形式,将“两江四岸”港湾新区作为舞台背景,用诗意化、风格化、叙事化的方式呈现“满山红叶似彩霞,三峡醉美是巫山”的独特魅力。
开幕式晚会结束后将开启“三峡之光”夜游项目,该项目以“两江四岸”为游览线路,以现代科技光影为笔墨,以千年崖壁、神女大道、南陵古道、宁江渡、江东新城为画卷,融入山海经、巫文化、神女文化等文化元素,携长江水为画笔,为巫山量身定制三峡夜游作品,着力营造千年巫山、万里长江的神奇绚烂,旨在让游客感受三峡起源、三峡气质和三峡精神。“楚汉风韵”“大唐盛世”“宋代风华”等3艘游船的内装以及茶具、服饰等均与相应朝代风格一致,极具历史感、体验感。
红叶节期间,还将举办首届“世界遗产地•巫山五里坡”科考旅游季、2021年“古人类•巫文化”宣传推广季、第五届巫山烤鱼消费季、2021年“壮美长江行•诗画三峡里”摄影家走进巫山创作季、“巫峡原乡•美丽村庄”乡村旅游体验季以及“我爱红叶”抖音挑战赛、民宿音乐季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一部手机游巫山” 享受“全景式、全业态、全程化”服务
巫山红叶因面积最大、种类最多、景观最美、观赏周期最长、观赏价值最高、游览方式最灵活而驰名中外、享誉盛名。 付嘉康向大家推荐赏红叶的精品线路:既可乘船畅游巫峡—神女溪、小三峡—小小三峡,也可乘车慢游神女天路、双龙鱼头湾、官渡红叶坡、培石红叶王、庙宇红叶谷、建平红叶坡,可通过车船无缝衔接全景游览巫峡•神女景区南北水陆大环线、小三峡•小小三峡东西水陆大环线,还可乘车体验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竹贤下庄“天路”,改变过去“单一船游三峡”局面,形成“立体游三峡”格局。
在红叶节开幕式前,已与腾讯合作推出“一部手机游巫山”,届时游客可在OTA平台上实时查阅、订购巫山景区门票,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畅游巫山”或下载“畅游巫山”APP,享受游前、游中、游后的“全景式、全业态、全程化”服务。 
巫山红叶节期间
疫情管控有何举措?
黄勇表示,今年巫山红叶节期间,疫情管控主要有以下举措:
景区景点严格执行预约、错峰、限流、扫码、测温等相关措施,同时控制景区最大接待人数。
制定严格的疫情防控方案。实际上从10月22日开始,到巫山来的游客就执行了要持有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如果上级的疫情防控政策有调整,也将及时跟进调整。
严格执行文旅部的“熔断”机制,从11月4日开始跨省旅游旅行团的接待工作就暂停了,省外来的自驾游、散客到巫山还要实行落地检,通过这样一系列措施为游客提供安全的环境。 3条精品线路看巫山红叶
今年红叶节期间,巫山推出13条观赏红叶线路,有精品景区也有乡村旅游点,其中为大家推荐3条精品线路。 线路一
“小三峡+大昌古镇”水陆环线游。巫山县城→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双龙鱼头湾→巫山县城。  推荐理由:坐船观景,既轻松又舒心。借助大昌千年古镇开门迎客,新推出“小三峡+大昌古镇”水陆环线游,该线路集自然山水、漫山红叶、千年古镇、乡村田园之大成,游客可以荡舟碧波,在自然山水中赏江山红叶,在感受罗家寨、天泉飞雨等景观,还可探寻鬼吹灯中描写的巫峡棺山之谜,在古镇青石板路上聆听千年传说,在乡村田园中感受“诗与远方”。 线路二
巫峡•神女景区水陆环线游。巫山县城→长江三峡•巫峡→神女溪景区→净坛峰景区→神女天路景区→巫山县城。
 推荐理由:巫峡•神女景区距巫山县城15公里,地处长江三峡腹心,是以峡江风光为主、自然风光与神女文化相互辉映的融合型景区。在巫峡•神女景区,游客不仅可乘画舫船观赏飞凤峰的红叶,还可穿行在红叶簇拥的神女天路遥望神女峰,在净坛峰近距离观赏漫山红叶,体验三峡院子、“近月”吊脚楼等民宿。 线路三
生态康养城周游。巫山县城→江东新城→宁江渡→长江大桥→文峰景区→巫山县城。推荐理由:文峰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巫峡西口北岸的文峰之巅。在该景区,游客既可观赏漫山红叶,俯瞰高峡平湖、长江巫峡,还可步游红叶丛中的林间小道、倾听道教禅音。 图片由县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