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忠虎 龚傲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型系列报道《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天推出《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县融媒体中心将在全县每个乡镇中选取1—2个村进行专访。今天,一起走进曲尺乡哨路村,和大家一起看乡村新貌、聊产业振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曲尺乡哨路村依托独特的气候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带领当地群众逐步走上了小康之路。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时令已是三伏天,7月12日,记者走进曲尺乡哨路村时,却凉风习习,好一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这里的空气特别好,服务态度也很好,车子包接包送,现在的超市也马上建好了。”一位来自县城的余女士面对记者的采访如是说。 据介绍,哨路村由原来的金刚村、哨路村合并而成,位于曲尺乡北部,距县城23公里,属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最低海拔650米,最高海拔1800米。全村幅员面积28.62平方公里,林地2万余亩。山多地少,这里的老百姓全靠种植“三大坨”为生。2015年,随着机场路、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度假区的建设,哨路村开始发生变化。 杨昌发是曲尺乡哨路村3社的村民,2015年,机场路启动建设,他从中看到了商机,开了一个百货商店,**还不错。后来,巫山云雨生态康养度假区启动建设,他的房屋和土地被征用后,他在集中安置点,花了2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三层楼的小洋房,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百货商店的**也越做越大。2020年,他买了一个占地90余平方米的门市。 
杨昌发在整理货架。 跟杨昌发一样的还有刘德科。现年31岁的刘德科,他虽然没有住安置房,而是利用给他的补偿款和自己的积蓄,在机场路与摩天岭的十字路口修建了一幢五楼一底隐闲山庄。从2019年5月开始营业以来,每年收入都在二三十万元左右。 “我们这儿可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高峰期一般在周末的时候,要接待400至500人次。按10个人一桌来算,每天可以接待四五十桌,平均一桌在500元左右。一天就可收入两万多块钱,基本上是以往种田一年的收入。”刘德科称。而今,他还常年聘用了五个工人,高峰期间要聘用10多个。 截至目前,哨路村重点发展了23家农家乐,带动100余人吃上了乡村旅游饭,此外,全村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哨路村党支部书记蔡世伟表示,接下来,要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围绕四社的农业产业园,五社的车厘子采摘基地以及七社的蔬菜基地等进行重点打造,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责任编辑:陈久玲
来源:巫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