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6214|回复: 0

山村脱贫记:龙湾村里歌声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0 17: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光……”日前,记者走进江南铜鼓镇龙湾村葛家山脚下,耳畔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歌声。顺声望去,一位身着红色上衣的妇女从脆李园中款步走出。该妇女叫梁佑芳,今年61岁。“今天天气好,在果园里转转。”梁佑芳说。“这屋前屋后都是我家的果园,后人们也都从外面回来管理果园了。现在,我们的果园大部分进入了丰产期。”

1.jpg
漂亮的农家院子

在与梁佑芳的果园接界处,一位村民背着电剪,正对脆李开展剪枝。这位村民叫葛凡祝,是龙湾村乃至铜鼓镇出了名的脆李种植大户。据了解,葛凡祝通过承包别人的土地,在乱石峁上开荒,现已发展脆李达200余亩。“有100多亩进入丰产期,在气候好的条件下,每年收入都在25万元左右。”葛凡祝说。
2.jpg
曾黎明(右)指导果农开展脆李管护

“截至目前,我们全村脆李种植面积达3190亩,其中丰产的有1000余亩,年产值达300余万元。”龙湾村党支部书记曾黎明介绍。脆李产业成了该村脱贫致富产业之一。

位于铜鼓镇北部的龙湾村,因一条恶龙在这里弹出一条湾的传说而得名。该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3000余亩,山林2600余亩,全村8个村民小组,839户2435人,贫困户86户341人。脱贫攻坚以来,该村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临战的状态、决战的姿态、决胜的心态,狠抓“收官大决战”各项工作落实。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严格落实“五个一批”保障措施,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工作方法,严格执行各类惠民政策,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和精准帮扶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全线告捷,如期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3.jpg
果园中的产业路

4.jpg
硬化的通社公路

据了解

2015年,该村脱贫29户10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92元;

2016年脱贫48户194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10.5元;

2017年脱贫7户3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21元;

2018年脱贫1户5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42元;

2019年脱贫1户4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41元。从而实现全村全面脱贫摘帽。

2020年,龙湾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1774.21元。

6.jpg
进行河堤整治

7.jpg
已整治好的河堤

“我们在脱贫攻坚中,主要是强化产业的发展。”曾黎明说。该村成立了龙塘湾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全部入社。除脆李外,经过考察,他们还从山东引进了车厘子(俗称大樱桃)种植。龙塘湾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农户土地入股,利润分红模式,带动农户就近就业增收,且多次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采取以购代销、网上销售等方式开展消费扶贫,推进线上线下一体销售,拓宽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另是发展集体经济。建成集中光伏发电点一处,年纯收入达3万元。6社村民徐远凤,从光伏发电项目今年已获分红3000多元。村里还新建了一个70立方冷库,有效延长了脆李等当季水果的保质期,解决脆李滞销问题。

8.jpg
管理车厘子

9.jpg
果园中的山坪塘

村里还将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发展,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而今,全村共有道路41.7公里,脱贫攻坚以来,硬化24公里,整治泥结碎石路12公里,通村通组通畅率达100%;新修人蓄饮水池16口, 1、2、3、4、8社已全部纳入到场镇饮水供水系统,达到自来水全入户,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饮水安全100%;整治河堤1000米;修缮产业田间人行便道12500米;增加垃圾桶50个;新建文化活动阵地1个;新建卫生室1个。随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度提升。

0.jpg
村民在管护光伏板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产业增收行动,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提升巩固脆李产业发展计划。”曾黎明说,主要是补齐基础短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积极谋划争取更多项目支持,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及各项工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采访结束,耳边又萦绕着“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光”这首动听的歌曲。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忠虎 龚傲 报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