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1336|回复: 0

乡村脱贫记:红石村里看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9 1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驾车自建平乡瓜瓢村沿着一条通村通畅公路走进曲尺乡的红石村,会让你眼前豁然开朗。山脚,长江像一条碧绿的玉带向远方延伸。山中,一座座砖混结构的民居星罗棋布,点缀在绿色林间,红色土壤上。一条条村道、社道等农村公路,将一户户农家串珠成线。屋檐下,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呈现出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这里,就是地处长江以南,距离县城42公里的曲尺乡红石村。

1.jpg

红石村因红沙土壤和一个叫红石梁的地方而得名。该村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400—1450米。立体区位十分明显。拥有耕地面积2020亩,林地面积8000亩,其中种植脆李1500余亩。全村辖6社262户749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使红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石村党支部书记代光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到。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现在从南大路就有四个口子可进入我们村内。从建平的瓜瓢、春晓,也可以进入我们村里。”代光辉说。

2.jpg

村级道路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三年时间里,该村共完成整修通社道路2条5千米。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全覆盖,解决了全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水利局出资整修山坪塘3口;水利局修人畜饮水池6口,安装管道6000米;2017年水利局修建人畜饮水池4口,安装到户管道9000多米。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完善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2社网络覆盖问题,实现了全村户户通。村便民服务中心方便了群众办事,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村容村貌治理成就显著。新建垃圾房17个;新修人行便道3千米。

“我们村的通村通畅率、通组通达率均达到了100%,入户人行便道覆盖率也在97%。”代光辉说。同时,实施农网改造,使全村人民都实现了安全用电。义务教育无辍学现象发生,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基础设施方面,彻底解决了“八难”,实现了“八有”。

产业培育效益初显

因红石村地理环境特别,立体区位明显,在壮大脱贫主导产业上,该村根据县上“1+3”产业发展政策,结合曲尺乡产业发展规划和红石村实际情况,主要在发展壮大脆李产业上下功夫。目前全村种植脆李1500亩。

3.jpg

一社的刘绪平家,种植脆李就达30余亩。见到刘绪平时,他正在脆李园中为脆李树刷涂白剂。他的妻子,就在后面锄草清园。

据了解,原来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在2013年,刘绪平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后在帮扶单位和帮扶人的大力支持下,让他掌握了脆李的种植技术,并给予他在脆李苗供应,肥料使用等方面给予帮助,一下激发了他种植脆李的激情。

“现在,我种植的30余亩脆李,已有10余亩挂果进入丰产期。去年我卖了两万多斤,收入有10多万元。”刘绪平很兴奋地说。

“我们村的务工收入效益也很可观。”代光辉介绍。据悉,该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80人。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外出务工的,都是带着技术出去的,出去都是能挣大钱的。有木工、泥瓦工、电工、油漆工等等。这些人出去一般至少都是两三百块钱一天。劳务收入每年都在1400多万元左右。另外,该村还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一个“跑跑猪”养殖场。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红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其中贫困人口纯收入8500元,较2017后增加2000元),同比增幅达到26%。

村民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4.jpg

在一个小地名叫太山包的安置点,一排白墙灰瓦的房屋很是显眼。门前是宽阔的水泥院坝,院坝边建有花坛,花坛中的金丝菊开得正艳。院坝中,几位老人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公路自院坝坎下而过。

5.jpg

66岁的陈清明老人坐在沙发上,神情专注地观看着网络电视。见有客人进来,他连忙起身叫座,沏茶。可谁知道,他竟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原来的老房子年久失修,不能居住了,为使其住房安全,便进住到了这套有90平方米的安置房中。搬在这里居住的有9户村民。向俊一家还属兜底搬迁户。因向俊家两个女儿尚幼,还有一位高龄母亲。搬迁到这里后,两个女儿享受着低保政策,他母亲拿着养老保险,还给向俊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而今的向俊一家,家中购置了电视、洗衣机等电器,小日子过得是其乐融融。全村易地扶贫搬迁及C.D危房改造133户319人,旧房提升39户,实现了住房安全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确保村容村貌整洁,村里还建设了17个垃圾房。路上垃圾有人扫,生活垃圾有人收。村民的房前屋后打理得是井井有条,就是常用的农具也不会乱放了。还有的村民的房子,就跟小别墅一般。该村40%的贫困户还在县城买了房子。时不时地他们还进城小住一段时间,享受一下城市的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进一步改善村居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红石村村民的明天更加美好。”代光辉表示。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忠虎 龚傲 实习生:雷行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