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 各地烤烟陆续进入烘烤阶段。 一片片承载着致富增收梦想的“黄金叶”, 正在完成华丽转身。
在骡坪镇骡坪村一间烤房前,烟农王志伟正在忙着将今年第四炕烘烤烟上架。一杆杆嫩绿的烟叶左排右放,不一会就整整齐齐装满了大半个烤房。放完烟叶的王志伟从烤房上一跃而下,又立即加入到编烟和运烟的行列中,还不断给正在劳作的工人们鼓劲。
今年42岁的王志伟,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这些年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烤烟种植上,辛苦不言而喻。但劳作之后换来的经济收益却能让他不愁孩子学费、不愁老人就医开销、不愁平常的人情世故。这些,也都成为他一直坚持烤烟种植的初衷。
这边,王志伟打开一炕刚烤好的烟叶查看质量,待烤房门一开,浓烈的烟草味一窜而出,随手拈起一片烟叶,纹路清晰,烘烤程度适中。“今年种了40几亩,前期由于天气原因,烟叶有点受影响,但以现在烤出的烟叶情况来看,收益应该会比去年好。”王志伟信心满满说。
坐在烤房前的胡孝银和李永贵,面前都放着一根一米来长的竹竿,竹竿两头放在两把椅子靠背上,一根绳子垂掉在上面。手中握着两三片烟叶,一圈麻绳绕过,一拴一系,烟叶就服服帖帖地绑在竹竿上。轻车熟路,几分钟的功夫,他们就分别在竹竿上辫出好长一截的烟叶。据了解,他们都是贫困户,是王志伟家这一季烤烟请的“流水作业工”,从年初的烤烟种植、到摘烟、编烟,再到后期烤烟,基本都没落下。
“都是邻居,他们种烟,也让我们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挣。在他家帮工120元一天,一季烟算下来能有3000元左右,况且今年我还在3、4家烟农家中干活,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是相当的不错了。”胡孝银笑眯眯地说。
清风拂过,在竹贤乡石院村龙伦玉的烤烟田里,烟叶像海边的浪头,此起彼伏。烟地里,摘烟、送烟,一片忙碌的景象。
沈宏泰正扛着40来斤刚摘下来的烟叶运送,从早上天刚亮开始下地到现在,沈宏泰已经扛了近30捆烟叶。“初期帮着种烟、现在帮着摘烟叶、编烟,像我们这样50几岁的人,能在家门口找个100多块钱一天的活路,还可以照顾家里,已经很好了。”沈宏泰在烤烟地里慢慢直起腰身,边盘算边说道。
“从烤烟开始种植,到进入烘烤阶段,我都会请周边的老百姓帮忙,每人每天给120元的工钱,算下来每个工人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龙伦玉表示。
如今,烤烟已成为许多乡镇的支柱产业,烤烟产业的持续发展,正引领全县广大烟农在金色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一片片泛着金黄的烟叶,也正在点亮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光。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