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指一数, 离开信号台十余载, 但在郑蓉心里, 信号台依旧如它的名字一样, 充满着无限的温馨。
交滩信号台,位于巫山乌峰溪河畔,周边环绕着农田和树木。不远处滚滚长江似玉带,在崇山峻岭间蜿蜒流淌。而信号台就那么孤单地坐落在千子庙下,默默地守护着船舶平安通过。
早年上班,由于交通不便,所以刘科长派专船,将肩背行李手提菜筐的我,送到交滩。下了船,我站在河畔,一座八角庭和平房组成的信号台矗立在耸翠林下,平房中间标示着鲜明的“交滩信号台”五个大字。怀着激动的心情,迈进盼望已久的信号台。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美丽的信号标志。我带着喜悦的心情,走上二楼。原台长激动地接过我的行李,将它们整整齐齐摆放在寝室里,又领着我走进值班室。值班室是个八角楼的小圆房,在四面都是玻璃墙的墙前,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木桌,桌上摆放着指挥来往船舶的高频电话、控制箱和交换机。然而就是这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值班室,却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青春记忆。
夏日的清晨,火辣辣的太阳照进值班室。室内,高频电话声响个不停,还有信号员耐心地为船长讲解通报船舶动态的喊声。因为交滩控制里程较长,造成上水等候时间长。有时候上行客船赶时间到码头,就有船长在高频电话诉求可以早点时间通行。这时,我联系预告台的值班人员,值班员拿起望远镜察看下水船舶准确位置,同时我观察上水行轮准确位置,在不违背《内河控制河段指挥办法》前提下放上水行轮通过。
不一会儿,到了中午。原台长想方设法煮出可口饭菜,端进值班室和我一起享用。说到饭菜,直到现在我还钟爱腊肉和咸菜,或许是她的手艺早已驻进了我的心里。午饭后,我坐在值班室,边值班边学习业务。时而站起身来,透过玻璃观察江面上的船舶动态,时而低头沉思。暴晒的八角楼烤得让人大汗淋漓,就是对我年少时求知欲望的最好见证。
到了晚上,我躺在凉板搭建的床上看小说,起身望一望江面偶尔传来机动船驶过的马达声,夹杂着蝈蝈悦耳的叫声,演奏着一曲曲郊外乐章。除此之外更多的是静谧,全然没有繁华城市的喧闹,这恰恰为航道人提供了一块学习的绝佳福地。信号指挥正常率100%,辖区航道安全畅通,是对姐妹们刻苦钻研,恪尽职守的诠释。
九十年代的信号台没有水电,没有齐备的炊事用具。只有锑锅和蜂窝煤炉。记得有天,我买煤回来看见天空乌云密布,洪水猛涨,这使我心急如焚。于是,放开嗓子喊:“姐妹们快来搬煤!”
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信号台的一草一木,以及无数信号员们留下的足迹,早已淹没在库区航道之下。但是,那里的声音,那里的景致,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如今,坐在跨越式发展航道的工作岗位上,常常不由自主的眺望那块让我人生梦想起航的地方—交滩信号台。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