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11个区县里,巫山是长江在重庆境内最后的“守护人”和“把关人”,从巫山培石出境断面抽取的样本水质直接反映重庆长江段水质状况。中共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在做客第1眼专访时坦言,自己肩上的压力不小,因为对巫山人来说,守住这片青山绿水,既是政治任务,更是使命担当。
为长江母亲河“站好岗”、“放好哨”,这是摆在巫山人面前的历史重任。为此,巫山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发力:第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巫山招商引资不论大小,但是拒绝污染,所有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环保把关;第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第三,加强流域合作,建立生态环保的联建联防联控机制。
如今,长江干流巫山境内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标准。不过,在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之初,长江干流巫山境内的水质却只有Ⅲ类,并且还有明显恶化的迹象。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长江干流巫山境内的水质从Ⅲ类提高到Ⅱ类,这说明三峡库区的水质是一个质的提升。
李春奎说,巫山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努力才换来如今这个结果。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全覆盖。除了巫山县城以外,巫山境内所有的乡镇都建有污水处理厂;第二、持续地全时段地清漂。巫山每年财政安排1500多万元用于清漂,每天有30多条清漂船在长江、大宁河,以及长江的其他一些支流清漂,每年清漂的垃圾有2万多吨。最近几年,巫山还配置了机械化的清漂船,清漂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第三、增殖放流。最近几年,巫山连续往长江、大宁河投放的鱼苗有3000多万尾,有效地预防了“水华”的发生;第四、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和搬罾;第五、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的决定。巫山全县有325条渔船、650名渔民,安排6400多万的资金,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长江禁捕任务;第六、认真履行“河长制”的职责。对破坏环境,向长江排污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地严肃处理。
在过去,巫山煤矿年产量曾占全市的十分之一,是巫山县的支柱产业。随着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的部署,巫山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近年来,巫山境内先后关闭煤矿36个,封闭煤矿井口154个,煤炭产能减少251万吨。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巫山逐渐探索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尤以生态旅游最为亮眼。2019年,巫山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9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
巫山将持续打造包括小三峡、小小三峡和神女景区两个5A级景区,以及若干个4A级和3A级景区集群在内的“神女恋城、红叶巫山”——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针对巫山海拔从175米到2000多米的山地立体气候的特征,巫山在低山带发展了18万亩柑橘;在中低山带发展脆李,现在巫山脆李面积达28万亩;在高山带发展中药材,种植了20万亩中药材,15万亩的干果还有5万亩的烤烟;
巫山地处北纬30度,森林覆盖率达到60%,空气质量非常好,巫山正在打造以摩天岭生态康养小镇为核心的“云端三峡生态旅游度假区”。这里夏天可以纳凉避暑,秋天看红叶,冬天可以赏雪景。李春奎相信,生态产业将会成为巫山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包括巫山在内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其中,以郑万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实施的改善和互联互通,将从此改写巫山的历史,一座拥有机场、高铁、长江黄金水道、4条高速、8条旅游大环线组成的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正呼之欲出。
李春奎说,进入高铁时代,巫山的区位优势有明显地改变,巫山离世界的距离将更近。除了巫山以外,在郑万高铁沿线,还有很多很优质的世界级景点。郑万高铁通车后,今后的三峡游将会有一个井喷的状态。巫山必须抓住高铁时代即将到来的机遇,以大交通促进大开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适度地发展生态工业,早日把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来源:重庆广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