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9990|回复: 0

精准发力!巫山平河乡这样“战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3 17: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

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当前,

距离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攻坚目标还有不到一年时间,

如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中的薄弱环节,

做到两不愁“真不愁”,

三保障“有保障”,

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记者实地走访平河,

了解他们的脱贫故事。


平河乡地处小小三峡黄金旅游线路源头,因“平定河”贯穿其中而得名。绵延山峰,山水阻隔,土地贫瘠是平河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各项产业没有规模,不能形成优势产业,群众难以走上致富路,使得该乡不“平和”了。

1.jpg


近年来,平河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全力实施产业扶贫政策,使零散荒地蝶变成片果园,连绵荒山蜕变成特色果园。贫困户杨亨德就是借着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搭上了这班致富车。

据了解,杨亨德一家三口于2013年因病、因学致贫,2017年主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他家的脱贫路上,县、乡、村帮扶工作队员主动对接,并针对他家实际情况,帮助其建立了烤酒小作坊和生猪养殖产业,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实现纯收入近8万元。现如今,他家在2016年发展的5亩脆李也全部进入了丰产期,成为了巩固脱贫成效的“定心丸”。

“我总的种植了5亩脆李,现在都开始挂果了,按照5元/斤计算,收入就会不错,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杨亨德说。

而在山另一边的龙潭村,2016年以前该村90%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守村”。为改变这一现状,平河乡党委政府围绕抓党建促改变,从选优配强“领头羊”入手,抓住“少数关键”,优化村党支部书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2.jpg


龙潭村支部书记石林俊就是这样的“领头羊”。据了解,石林俊是2016年回到龙潭村发展的,他2011年南下深圳,在深圳打拼,收入丰厚,按照常规,将在深圳继续发展。然而,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凭着敏锐的嗅觉,在龙潭村率先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并让龙潭村成为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发展缓季蔬菜大棚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石林俊介绍,他们合作社整体规模达到了100亩,带动12户贫困户加入,一般来讲,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最多的有上万元的增收,最少的也有3000元到5000元增收。

田间产业兴,群众才会腰包鼓。平河乡就是靠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地制宜推动“三变”改革等方式,不断增加老百姓收入,确保解决“两不愁”问题。针对“三保障”问题,该乡积极推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各类扶持政策到人,将政策的含金量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3.jpg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平和重点围绕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通过建设人畜饮水池、新建自来水厂,从竹贤、当阳和庙堂引水等措施,实现自来水入户2250余户,群众安全饮水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实施生态搬迁、CD级危房改造、旧房提升等措施,农户安全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全面保障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全乡没有因贫困看不起病,没有适龄儿童因贫放弃义务教育。各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下一步,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巩固计划,并切实加强落实,防止贫困户脱贫返贫。

4.jpg


平河乡党委书记张晋介绍,为了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安排57名干部到社,实现脱贫任务“网格化”,在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乡党委政府有信心、有决心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

截至目前,平河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在网建卡贫困户694户2654人,已脱贫684户2625人,未脱贫户仅余10户2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2%。2019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1%,达到10033元。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向勇 肖乔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