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0788|回复: 0

邓以权:与村民一道实现“红茶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9 19: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近日,
初夏的阳光,
照在骡坪镇玉水村的茶园里,
仍有一丝清凉。一位40多岁的汉子,
正与村民一起,在采摘着茶树生出的新叶。
1.jpg

“这些茶叶,就是我生产红茶的原料。”拈起一片嫩叶,邓以权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10多年前,在浙江义乌做物流的邓以权见多识广,**红红火火。不过,外面再好,他心中始终有一种家乡情结:外面发展了,要回到家乡发展产业。

2014年,他回到家乡,在各乡镇考察后,来到骡坪镇,与玉水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结,就是6年。

玉水村,是一个高山村,人少地广。当地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后,大片田地成了撂荒地。

邓以权从村民手中流转了土地,成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100亩核桃产业。由于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等原因,3年后,核桃不仅没有产生效益,还要支付租用土地的费用和村民的劳务工资。他遭遇了创业路上的“滑铁卢”。

2.jpg

邓以权没有灰心,他总结失败经验的同时,把目标又盯在了村里的200多亩老茶园上——这个茶园已经荒废了20多年,没人管护,村民自产自销的茶叶也没有销售门路。

不过,这次,他没有盲目行动。而是先请来了四川的茶叶专家现场考察论证。经专家一考察,这里的地理气候适宜茶叶种植,产出的茶叶品质非常好。

同时,他发展茶叶产业的意愿,也得到了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委的支持。

于是,邓以权请来河南的技术专家,流转了茶园,让村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开始第二次创业。

3.jpg

  “我的茶园,村民们以土地入股,形成‘公司+农户+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其中,前5年,入股的贫困户不论是否有效益,均按7.5%分红,5年后按照实际效益分红。”邓以权说,他在生产绿茶的基础上,还通过学习钻研,研发出了红茶的生产技术。目前,他已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生产红茶产品上。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由于玉水村独特的地理气候,茶树在采摘春茶后,重新长出的新芽,非常适宜生产红茶。

4.jpg

2019年,邓以权投入200万元,将茶园扩大到400亩,同时,建起生产厂房,购置设备,准备大干一场,实现自己的“红茶梦”。

如今,邓以权的茶园,流转了60多户村民的土地,其中有40多户村民入股,贫困户有30多户。

同时,还聘请了12名贫困村民进行茶园管护和茶叶采摘。今年,他的茶园可产红茶3吨左右,收入70多万元。

5.jpg

“下一步,我准备在全镇发展5000亩的红茶种植基地,将本地的茶树进行资源再利用,增加村民的增收渠道。”邓以权说。

拿着刚注册成功的“玉今长”红茶商标,邓以权的目标,已经从自己的“红茶梦”,转到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的“增收路”上。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卢先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