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8970|回复: 0

多彩铜鼓,鼓点敲响脱贫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3 1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雨后的脆李树,焕发出别样的青翠。树上指头大的脆李,挂着一颗颗雨滴,在阳光的间隙中闪闪发亮。

4.jpg

5月8日一大早,铜鼓镇龙湾村脆李种植大户葛凡祝就在脆李林里忙碌不停,“现在正是挂果期,要及时疏果,才能让结出来的李子又大又甜。”

“品质好的脆李能卖上好价钱。”这是葛凡祝多年来种植脆李的经验。作为该村、甚至铜鼓镇最早“吃螃蟹”、规模种植脆李的农户,他尝到了一棵果树结出“金果果”的甜头。
5.jpg

如今,
他种植的170多亩脆李,
大部分进入丰产期,
今年预计可收入60万元以上。

铜鼓镇党委书记邓勇
“铜鼓是多彩的,有青色、紫色、黄色、蓝色、白色产业。”

6.jpg

青色是脆李

2014年以来,该镇在龙湾、水流等7个村发展3000多亩,其中567户贫困户种植2000余亩。

今年,又在3个村完成栽植3000多亩

目前,全镇脆李已达7000亩,培育种植大户9户,计划通过10年努力,种植脆李1.2万亩,打造30里“脆李长廊”。

紫色是葡萄

铜鼓镇发展种植葡萄已有10多年历史,是巫山的一大品牌。

目前,种植面积3500亩,建立专业合作社8个。在产业发展中,该镇借助土地连片整治项目和扶贫种苗补贴政策,实行免费供苗,并配套路网水系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打造了鲍田村200余亩精品葡萄园,年产值3000万元。

如今,铜鼓镇葡萄有摩尔多瓦、玫瑰香、巨峰等品种,正值盛产期,年产量达20余万斤,产值100万元,实现种植户亩均纯收入5000余元,带动48户贫困户增收。

黄色是烤烟

在葛家、青松、茅坝三个高山村发展“黄色”烤烟产业,种植烤烟1200亩,

其中贫困户16户311亩,产烟叶1150担,年产值290万元,户均增收过万元。

蓝色是蓝莓

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蓝色”蓝莓产业,

现已规模种植300亩,年产量6吨,产值80万元,

注册“美美蓝”蓝莓商标后,进驻巫山新世纪超市,辐射带动贫困户16户本地务工。

白色是蛋鸡

2019年,铜鼓镇引进重庆田袁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集蛋鸡养殖、有机肥生产、新技术示范等于一体。

渝东北最大的蛋鸡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每年可生产有机肥4万吨,加工饲料7万吨,存栏10万羽商品蛋鸡,带动全县约500户农民进行蛋鸡养殖,带动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已初步形成“白色“产业规模效益。

产业是脱贫的基础。铜鼓镇在产业发展上,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

按照“青、紫、黄、蓝、白”的思路,各村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脱贫路上,如果说产业是经济支撑,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则是脱贫的质量。

近年来,铜鼓镇以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作为“鼓点”,一直敲在群众的心坎上。

1.jpg

在龙湾村、柳池村,一栋栋农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中。四通八达的村道,将美丽乡村串成一片,遍地蓄满清水的水池,犹如颗颗明珠点缀其间……

同样,走进葛家村,你会发现,曾经最缺水的地方,已经不再缺水。每家每户门前,都建好了洗衣台,水龙头一拧,白花花的水就流了出来。

2.jpg

“以前,我们这里一遇干旱就要缺水。自从村里修了水池,安装了水管后,我们再也不怕没水吃了。”村民吴扬翠现场向记者演示,打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甘泉”注入一口石头凿成的水缸,激起朵朵水花。

铜鼓镇党委书记邓勇

该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群众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补什么要求,切实抓好群众的住房保障、饮水保障和教育卫生保障等。

同时,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

此外,还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促进扶贫攻坚的首要大事和民生工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尤其今年受疫情影响,该镇采取能人带动、本地务工和劳务输入等形式,让贫困户充分就业,切实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

3.jpg

如今,
铜鼓镇踏着奋进的鼓点,
行进在脱贫攻坚路上。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切的美好乐在人们的脸上,握在人们的手中。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卢先庆 鲁作炳 实习生 雷行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