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福田镇柑橘产业田。新华网发(资料图 曾露 摄) 多彩福田美如画。新华网发(资料图 曾露 摄) 龚正松(右一)在脆李园打工。新华网发(资料图 曾露 摄) 新华网重庆5月6日电(曾露)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曾经的福田镇是煤炭产业重镇,随着2016年煤矿全面关闭,福田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镇制宜、因村制宜,着力打造柑橘、脆李、茶叶三大种植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为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龙头企业带动是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福田镇通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县镇有龙头、村村有主导、户户有增收”的发展道路。 在福田镇白龙村,村民们正成群结队在田间地头,为脆李疏果忙得热火朝天,龚正弟是这片土地的承包人,时下正式脆李疏果关键时期,每天从早到晚他都时刻坚守在这里。 据了解,龚正弟以前做过小工,办过养猪场,后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最先开始发展脆李,从刚开始流转的500亩到现在的1000多亩,如今他已经成为白龙村脆李产业种植大户,漫山遍野都栽种了脆李树,白龙村也从以前的大片荒山向着绿水青山演变。 白龙村的脆李产业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扩大规模,加上脆李管护技术越来越成熟,保证了产量、品质。如今,这里的脆李深得一线城市大客户的青睐,产品每年都供不应求。 脆李有了收益,老百姓的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贫困户龚正松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到脆李基地打工挣钱以外,他自己也加入脆李种植队伍中,通过镇党委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如今他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房子重新加了层,家具也都是买的新的,值钱的东西我都置办了,日子过得很不错。现在就是把以前种的七八百棵脆李好好管理一下,然后计划今年再种植两三百棵,使收入更高,日子过得更好。”龚正松表示。 如今,白龙村已形成为以脆李为主导产业,并带动一百多户贫困户加入种植脆李的队伍中,发展种植脆李达2000多亩,2019年实现脆李产值达200多万元。 白龙村产业发展只是福田镇的一个缩影。除了脆李产业外,福田镇还发展了茶叶、柑橘、中药材、火龙果、泉水生态鱼等,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发展,福田镇农业产业已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转变,实现了村村有主导、户户有增收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