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15453|回复: 0

巫山:产业花开分外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3 1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曾经的重庆市巫山县福田镇是煤炭产业重镇,随着2016年煤矿全面关闭,福田镇党委、政府以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镇制宜、因村制宜,着力打造柑橘、脆李、茶叶三大种植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的目标,为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cb8065380cd79123c13bec6082a7c184b3b78060.png

村民们在田间地头为脆李疏果。曾露 摄

龙头企业带动 巩固脱贫成果

龙头企业带动是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福田镇通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县镇有龙头、村村有主导、户户有增收”的发展道路。

在福田镇白龙村,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为脆李疏果忙得热火朝天,龚正弟是这片土地的承包人,时下正是脆李疏果关键时期,每天从早到晚他都时刻坚守在这里。

据了解,龚正弟以前做过小工,办过养猪场,后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开始发展脆李,从刚开始流转的500亩到现在的1000多亩,如今他已经成为白龙村脆李产业种植大户。

白龙村的脆李产业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扩大规模,加上脆李管护技术越来越成熟,保证了产量、品质。如今,这里的脆李深得一线城市大客户的青睐,每年都供不应求。

脆李有了收益,老百姓的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贫困户龚正松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到脆李基地打工以外,他自己也加入到了脆李种植队伍中,通过镇党委、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如今他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房子重新加了层,家具也都是买的新的,值钱的东西我都置办了,日子过得很不错,现在就是把七八百根脆李好好管理一下,今年再种植两三百根,收入高了,日子过得更快活。”龚正松表示。

如今,白龙村发展脆李2000多亩,2019年实现脆李产值达200多万元,成为以脆李为主导产业的大村,带动一百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福田镇党委副书记石勇告诉记者:“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福田镇通过大力的宣传,龙头企业的带动,让老百姓从以前的不相信,到现在老百姓积极主动发展产业。”

359b033b5bb5c9ea4f0003d8e5aa2e063bf3b3b7.png

村民采摘茶叶。 曾露 摄

立足优势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还需要打造属于本地的特色产业。

福田镇素有巫山茶乡之称,茶叶是福田镇另一个重要的脱贫致富产业。如今正是春茶采摘旺季,走进双凤村茶园,一行行郁郁葱葱的茶树映入眼帘,几十名茶农穿梭在茶园间,熟练的采摘着嫩绿的鲜叶。

“每到这个季节,我们都会利用闲暇时间到茶园打工,按每斤28元作为劳务费计算,这一季我们能挣几千块钱呢。”双凤村村民王秀之说。

福田镇按照全县产业发展布局,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扶持双凤村茶叶企业。目前,双凤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同时,在基地还建成了茶叶生产流水线,使茶叶利益更大化。

除了脆李、茶叶产业以外,福田镇还发展了柑橘、中药材、火龙果、泉水生态鱼等,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发展,福田镇农业产业已实现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转变,实现了村村有主导、户户有增收的良好局面。

“现在的福田镇主要以柑橘、脆李、茶叶为三大主要产业,柑橘种植面积17000亩、脆李17000亩、茶叶10000亩,2019年实现农业产值8000万元。”石勇表示,下一步福田镇将在产业管护,基础设施配套和销售方面下功夫,还将在凌云村建成江北片区果品分拣中心实行果品分级销售,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促进九个贫困村的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努力使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大力的提高,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作者: 曾露 侯毅 陈久玲 )

(作者单位: 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