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8862|回复: 0

肖裕兰:心系百姓事 情连村民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 0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巫山县福田镇松柏村,一个深藏于大山之中的村子,2014年以前,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戏称为“一通半”:通电不通水、通话不通路。祖辈以来,每逢旱季,村民得走上几十里的山路背水吃,生活苦不堪言。因为贫穷,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剩下老弱病残在村子里艰难度日。

2014年,村民推选肖裕兰担任村支书。接到这个重担,她好几夜辗转难眠。作为土生土长的松柏村人,她深知当地的状况,别说脱贫致富奔小康,就解决眼前的吃饭吃水问题,都不是一件小事情。可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这个重担她不挑谁挑?几经思考,肖裕兰上任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肖裕兰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在其位、谋其职,她的心里有了种种打算。眼前,迫在眉睫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吃水难”的问题。于是,她亲自带领村支两委爬山趟河,前后进山十多次,终于在13公里外的高桥村五龙庙找到了水源。接着她又先后十几次到镇里、县里争取资金,解决了上万米输水管道的建设资金问题,终于,在2015年春节前夕,让松柏村民告别了四处背水吃的历史。看着水管内汩汩流出清凉的自来水,村民们都流下了幸福又心酸的泪水。

偏远山村,老百姓的出行也是一个大问题。祖辈以来,村民过着肩挑背磨的生活,种下的一点土特产都需背着去到几十公里的福田镇上变卖,而后换回些必须的生活用品,这一去一来,就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得从凌晨走到深夜。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她又开始了苦行僧般的求助之路。她多次到镇上、县上争取项目资金,然后带领村民投工投劳修路。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共计新修公路13.4公里,硬化5.5公里,解决了各社出行难的问题。

常言说得好:穷则思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着眼前村里的土地,皆因无人耕种而成片荒芜,这可曾是老祖宗辛勤开垦的良田呀,如今变为了这般模样,让她心疼不已。她意识到,要带领老百姓致富,唯有合理利用这片田地,利用这片土地唯有发展产业。

说干就干,她带领村支两委奔走在产业发展探索的路上。她先到其他镇村考察学习,然后回村考察土质、气候特点,又多方咨询专家和当地的年长者,经过筛选,最后决定以柑橘和脆李作为全村发展的产业项目。为此,她数百次组织召开群众会,疏通老百姓的思想,转变老百姓的观念,调动起发展积极性。最终,老百姓愿意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合作社。

2016年9月起,在松柏村“两委”成员的带领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清园工作。她决定以身作则,和丈夫**率先义务清园、建园,打造一个像模像样的柑橘园,让老百姓看到真真实实的柑橘园样本。在清园过程中,丈夫半个脚掌被割草机切开,住院数月,肖裕兰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履行对村民的诺言,仍坚持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坚守在果园,晚上走访贫苦户,解说柑橘、脆李产业发展的方案,常常凌晨才能到家。经过126天的奋战,松柏村清理出了第一个700亩的柑橘园,让当地老百姓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而后,松柏村的柑橘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了……




如今五年过去了,柑橘、脆李早已挂果创收。看着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跟着肖支书一起干。春耕秋收,果园内一片繁忙。仓库内打包的工人来来往往,一辆辆满载柑橘的货车,欢快的行驶在公路上。肖裕兰带领大家,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快递业,将家乡的柑橘销售至全国各地。



肖裕兰,虽为女子不逊男!她为官一方谋福百姓,身体力行的践行吃苦耐劳、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精神,用一个女子单薄的肩膀,引领了当地老百姓小康生活的方向。截止目前,全村已发展柑橘2050亩、脆李2350亩,全村56户贫困户239人实现了家家有创收、户户有产业的美好发展景象。今年,果园已实现经济效益320万元,解决了100余名劳动力务工问题,切实带动贫困户促产增收。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肖裕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她说,这一切的功劳,都源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源于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当然也源于在背后默默支持的丈夫杨贵俭。松柏村在谋求幸福的路上一直不会停歇,接下来,肖支书将继续带领大家,努力提升产业品质,争创名优品牌,打造绿色健康有机特色精品水果。如今走进松柏村,花草烂漫,瓜果飘香,处处焕发着盎然的生机。肖书记带领村民,穿行在田间地头,用劳动,创造出一个个属于松柏村的奇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