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 除了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还有许多幕后** 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作出了贡献
他们是公交司机 为乘客提供健康安全的出行 他们是网约车师傅 为疾控和医务工作者 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他们是一线民警 走街串巷逐一摸排 他们是超市员工 确保用户线上下单的商品 快速、准确地送达 他们是口罩车间工人 加班生产口罩 …… 战“疫”有你 胜利可期! ↓↓↓
01 裴源泉 公交司机,39岁
身为重庆公交集团两江公交 五分公司681线五星级驾驶员、班组长 疫情发生后 他加入公交“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 严格做好乘客体温检测 车辆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每天驾驶公交车在681线 往返6趟行驶153公里 为48个站点的乘客提供出行服务 保障着乘客的健康和安全出行
02 杨江伦 物业人员,42岁 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 龙湖紫云台门岗护卫员杨江伦 都忙个不停 他负责的组团有700百多户业主 一天测量温度大概1000人次 “手里握着的不仅是温度计 更是责任和安全”
03 罗军 腾讯“渝康码”负责人,38岁 作为腾讯云政务团队的一员 为了保证微信上的 “渝康码”及时上线 他和项目组人员连轴转了50多个小时 小小的码,背后是一个 需要复杂协同的浩大工程 现在,市民凭“渝康码”可出入 商场、企业、机场、港口码头等 公共管理和服务场所机构
04 唐建 网约车师傅,39岁 疫情发生后,唐建成为 “滴滴重庆医护保障车队”队长 带领司机们 为主城1200多名疾控和医务工作者 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你们照护病人,我守护你们”
05 朱远盛 外卖小哥,26岁 他是江北的饿了么骑手“单王” 疫情期间,他主动留下来值班 从年三十开始每天接单近30单 为市民送去外卖 “以前送单的时候 遇到过不少很急躁的顾客 但现在,顾客们都变得温和起来”
06 曾淑俊 民警,49岁 渝北区公安分局两路派出所 教导员曾淑俊从大年初一 回到工作岗位 没有休息一天 24小时坚守在基层派出所 带领民警和街道、社区工作者 走街串巷进行逐一摸排 她率先在派出所成立了 “党员先锋突击队” 号召所有的党员跟她上 辖区疫情管控措施落实有力 得到了老百姓的全力支持
07 陶凯 银行职员,35岁 作为中国工商银行重庆渝中支行公司 业务一部经理,1月29日 在接到某化医公司客户资金需求后 他第一时间到岗处理 在多部门联动下 仅用时1天成功发放1亿元信用贷款 截至3月10日 带领团队累计发放贷款12.7亿元 为支持企业生产疫情防控物资 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和企业复工复产 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08 吴渝 超市员工,38岁 身为盒马鲜生重庆财富中心店的拣货员 每天负责把线上订单的货品 从门店的商品库中分拣出来 快速打包好 交由配送小哥配送 疫情期间 吴渝每天上班平均需要走5万步 挑选商品1000多种 把用户线上下单的商品 快速、准确地送达
09 简银安 火锅配送员,39岁 疫情期间 周师兄火锅开启“无接触外卖配送” 2月底突破10000单! 简银安早上7点半就开始工作 为了让顾客及时吃上火锅 经常忙到下午3点才吃上午饭
10 陈伟 5G工程师,34岁 他是重庆移动万州分公司 5G建设小组成员 疫情防控期间 他与队友们“扎根”万州定点救治医院 为保障医院远程会诊平台 所需的网络通畅 连续工作超30天 确保医院通过5G网络 与外省医院开展远程诊疗
11 秦德芬 口罩车间工人,49岁 身为重庆惠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小组组长 自疫情发生后 她一直在岗加班生产口罩 严格把控生产流程 她每天要在车间工作12个小时 需保证每日生产10万只口罩 及时保障一线和当地人民健康安全
12 郭强 安装工人,44岁 疫情发生后 美心公司工人郭强和同事 奔赴湖北、浙江等地 为医院及时安装医用门 对现有防火门进行改建 实现更好的密闭性 让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收治
13 陈应娇 龙城义工志愿者,33岁 在疫情期间参与为铜梁区 疫情防控一线医护家庭 赠送食材志愿服务 2月11日以来 已累计为铜梁区 一线医护人员家庭 赠送每周所需食材400户/次 谢谢你们为城市所作的贡献 你们是好样的!
防控小贴士 楼梯扶手、小区器械等公共设施会有感染风险吗? 病毒可能附着于这些公共设施表面,通过接触传播。一句话,能不碰就不要碰,真的碰了别摸鼻子、嘴巴和眼睛,请马上洗手。
来源:重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