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9518|回复: 0

巫山交巡警提醒您:春季易困倦,驾车防疲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1 16: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案例
【疲劳驾车冲入排水渠】2月29日下午,京昆高速山西祁县段,一辆轿车在行驶中突然失控冲入路侧排水渠,幸运的是驾驶人武某无大碍。经民警调查,武某自称可能是前一天没休息好,一路上非常瞌睡,但是目的地又不远,懒得进服务区休息。行至至事发路段时他打了个盹,一睁眼发现距前车很近,情急之下向左猛打了一把方向,随后回正时用力过猛,直接冲下路面,车子180°旋转掉了个头后跌落进排水渠,“当时魂都要吓没了”,武某称。
来看一组驾车时打瞌睡造成交通事故事故的动图↓↓↓


1.gif

2.gif


什么是“疲劳驾驶”?



3.jpg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在行车过程中大脑和眼睛乃至全身肌肉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引发体力、神志和情绪不良的一种综合反应。

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六十二条第七项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
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春季易犯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季易犯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象。

4.gif


驾驶员在春季时节驾车时,应避免“春困”带来的安全影响,降低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几率。

午后易疲劳


一天之中人犯困时间多发于午后、傍晚、午夜三个时段。
5.jpg


【午后】经过上午的工作,人的大脑神经已趋于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
①如果中午时分,饥肠辘辘,腹中空空,会加重困顿感;
②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

【黄昏】时分光线由明转暗,驾驶员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
①如果是长时间驾车出行,经过一天的自驾劳顿后,会出现眼干、喉燥、头晕目眩、打哈欠等疲倦症状;
②如果是晚高峰时段,反复的刹车起步操作,疲劳驾驶很可能引起误操作。

【午夜】凌晨1点至3点,驾驶员在生理上容易产生疲劳驾驶,加之午夜车流量小,容易因道路空旷放松**,极易出现超速行驶,加上人体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状态,这些都潜伏着交通安全隐患。

【气候】春夏两季是疲劳驾驶的高发期。
①由于气温提升,气候闷热,路面反光刺眼,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人容易产生疲倦感;
②如果驾驶室内相对气温较高,空间比较狭小,空气循环不畅,驾驶员休息不好更容易疲劳。
安全驾车别大意
①在平直的道路长时间驾车易使人产生疲劳感;
②而路况较差的道路行车,又因为体力、精力消耗过大而出现疲劳。

如何应对?

6.jpg

交巡警提醒
时值春季,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容易疲劳瞌睡,尤其是熬夜、加班的驾驶员更应该注意,要稍作休息再开车,或请亲戚朋友代驾,切勿疲劳驾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来源:重庆交巡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