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34113|回复: 0

巫山县卫健委:行走生命之弦的“天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2 10: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庚子年未到,巫山县城已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到处张灯结彩,一片迎春的景象。

1月18日凌晨,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刘敏突然被手机铃声惊醒:“快来,医院要收治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

疫情就是命令。没有来得及多想,她看了一眼还在熟睡的12岁女儿,毫不犹豫直奔抗疫战场。

“快速展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检,要快、要快……”也是这一天,巫山县迅速拉响了重庆战“疫”第一声警报。

一声惊雷惊池水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此时,巫山县卫健委主任、曾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的刘松涛从得知消息开始,思想上就高度警觉起来。

她深深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湖北,离巫山很近、离重庆很近。如果病毒蔓延到巫山,怎么办?

作为一名卫生健康部门的负责人,身上的责任和担当,让她下达了第一个命令,要求全县各地的医疗机构密切关注,发现类似的病例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同时,1月15日,在疫情还没爆发之前,还召集全系统开展相关培训,要求大家提高**,做好预防。

“县人民医院报告了1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快速展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检,要快、要快……”1月18日,刘松涛在接到县疾控中心的报告后,发出指令。同时,将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县卫健委迅速组建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抗击疫情指挥部,建立8个专项工作组,制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人员处置流程图》7个,4000余卫生健康工作者取消春节和周末休假。向全系统党员、团员发出倡议,100多名医护人员争交入党申请书,争上抗疫一线。成立集中隔离观察点临时党支部,400多名党员冲锋在一线,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全员动员、挂图作战、形成合力。

经过检测,收治的患者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巫山发现首例、重庆发现首例……

惊雷乍起,惊醒池水。在巫山,却波澜不惊,任风浪再大,白衣天使们已严阵以待。

一颗丹心赴战场

“妈妈,我中午自己煮面,不用担心。”大年三十,从隔离病房出来,刚脱下厚厚防护服的刘敏收到女儿短信时的瞬间,愧疚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几天以来,她一直待在医院,将12岁的女儿一个人放在家,甚至连吃的都没准备好。

“我是党员,第一个上。”“救死扶伤是医者的职责,面对疫情,我们理应冲锋在战斗一线!”面对记者,刘敏说出了全县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是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从1月18日开始,全县卫健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倡议书在巫山广大医务人员中刷爆了屏。

“我郑重向医院提出申请,申请加入医院组织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队伍,自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短短的时间内,100多份带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汇聚而来,176名党员主动请战到防控一线,116名医务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急救部护士长冯倩是急救联合党支部的支委成员,她老公是人民警察,在100公里左右的抱龙镇蹲点守卡,在人员特别紧张的关键时刻,她却偏偏感冒了,她一把药喂到嘴里,笑着说“没关系啊,我是党员,一点儿普通感冒不算啥”。分诊台差人,她顶上;抢救室差人,她在;留观室差人,她也在。大年初一,她干脆不回家了,留下女儿一个人在家,24小时住在医院。

感染科医生谭维张,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在疫情来临之际,为了更好的投入到抗疫的最前线,他将妻女送回乡下老家,每天坚守在岗位,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他说,“防控面前,我当义不容辞。”

灿若夏花,不负韶华。卫健系统的白衣天使们在疫情面前,勇担当、敢作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卫生健康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条防线阻疫情

1月23日,武汉封城。

1月24日,重庆市政府发布消息,根据《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重庆市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1月30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突破10000。

疫情告急,疫情告急!

巫山,位于重庆渝东大门,是湖北进入重庆的第一道关口。如何把好关口,有效阻断病毒输入性危险,是全重庆人民交给巫山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58岁的王春晓不分昼夜,10天内累积工作140余小时,行车4千多公里。用自己的敬业精神,诠释了“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疾控精神。为此,同事们都亲切的称他为“晓哥”。

部队转业的陈冯军,有着党龄20年,疫情发生后,放弃与家人相伴的美好时光,不顾雨雪加身、寒风刺骨,在G42高速路口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坚守一线。

和他们一样,在全县15个交通防疫检查站上,63名医务人员实行“四班三运转”,24小时对从湖北过境巫山车辆、船舶、民航所载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筛查。10多天里,他们累计过检车辆30343辆、航班11次、船7次,共计83620人次。

针对农村疫情防控薄弱环节,还有李永钊、罗华、雷泽远等一大批乡镇卫生院的医生,相继走进村社开展入户摸排,为返渝人员登记、测量体温、询问病史,扎实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守好基层防控第一道线。

同时,实施最严的人员管控,对密切接触人者,及时锁定,严格落实“432”管理模式。实施最严的疫点消毒措施,累计出动消杀人员82人次,对疑似及确诊病例居所及所住楼层的电梯、走廊、楼梯地面、栏杆进行消毒,消毒总面积约9500平方米;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80名密切接触者家庭进行消毒方法宣传;指导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等,配制消毒液、正确消毒操作、完善消毒记录等226场次;免费发放消毒片(粉)9480瓶。

此外,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先后发布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致湖北(武汉)返乡人员一封信、倡议书、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疫情防控知识等,制作宣传栏375块、横幅500条,发放海报2000张、健康教育处方96090份、告知书99117份、折页30700份,累计出动宣传车1630余台次,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4200余小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50000本,让防控知识触到网底。

一份责任担道义


翻手是生,覆手为死。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多一份责任,多一点担当,就能挽救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生命。

然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没先例、二没有效的药物,一切都在探索中前行。参加救治的医务人员,在这条生命的弦上,用心拨动生的乐章。

“必须集中救护资源,集中所有技术力量,克难攻坚。”刘松涛凭借抗击“非典”的经验,迅速抽调全县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疾控专家组、医疗救治专家组,落实专家包片包乡镇工作机制,33名医疗专家强化对乡镇“一对一”指导。同时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全县定点救治医院,县中医院为后备医院。55辆急救车和应急指挥车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隔离病区床位64张。

同时,规范诊疗流程,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目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发热门诊坚持24小时值守,规范处置流程,分级分类分层培训到县乡村各级医疗单位、药店,累计开展专题培训70场次,累计培训6900人次。

……

“我想回家。”

1月29日上午10时,重庆市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在三峡中心医院治愈出院。

除了想回家之外,她更多地是对医生护士精心治疗的感谢之情。出院时,她紧紧握住医生的手,一起鼓劲加油。

该患者曾在武汉务工,1月15日,因“发热并咳嗽咳痰6天”被收治于县人民医院,于1月21日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后,转入三峡中心医院集中隔离治疗。

随后几天,好消息不断:2月2日,巫山二名确诊患者在县医院治愈出院。3日,又一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截至2月11日24时,巫山县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0例,目前已有4例治愈出院。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先庆 通讯员 邓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