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3172|回复: 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个人防护技术指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6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接触或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的人员,包括诊疗和急救人员、护理及陪护人员、流调人员、采样人员、清洁人员、消毒人员、司机等,均应根据病原体暴露风险,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
一、个人防护措施
在参与救治、护理、采样、流调、清洁消毒、患者转运等工作前,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必须反复进行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技术训练,尤其是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穿脱步骤。具体措施包括:
1、手卫生。所有参与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在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前、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前、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之后、离开患者所在区域、脱去个人防护装备后均应执行手卫生措施。
2、手部防护。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和实验室操作时,需佩戴两层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手套(以下简称一次性手套),搬运有症状患者和尸体、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或医疗废物处理时,将外层一次性手套更换成长袖橡胶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手套污染严重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更换并进行手卫生。
3、面部和呼吸道防护。不直接接触患者,至少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与病人近距离(1m以内)接触,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液体喷溅的操作时,呼吸道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应戴N95或以上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佩戴前应做气密性检查;眼睛、眼结膜及面部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时,应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
4、皮肤防护。预计接触患者产生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飞沫时需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在接触大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时应加穿防水防渗透隔离衣。
5、足部防护。穿覆盖足部的密闭式防穿刺鞋(以下简称工作鞋)和一次性防水靴套,若环境中有大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或消毒处置时应穿长筒胶靴。
二、不同暴露风险等级时的防护措施
根据可能的暴露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低风险:在患者转运、诊疗、流调过程中,预计不会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做好一级防护措施。
1.1适用对象: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对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运送样本的人员等。
1.2防护装备:工作服、工作鞋、一次性工作帽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防水防渗透隔离衣。
2、中风险:直接接触患者或可能接触患者少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采用二级防护措施。
2.1适用对象:进入隔离病区的进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转运的人员和司机、标本采集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对病家或患者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的人员等,其中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的污染区要求戴两层口罩(N95医用防护口罩外加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两层帽子,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附件《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执行。
2.2防护装备:一次性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屏、N95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防渗漏隔离衣、一次性手套、长袖橡胶手套、工作鞋、一次性防水靴套、长筒胶靴。
3、高风险:可能接触大量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等,或实施侵入性操作或易产生大量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等,采取三级防护。
3.1适用对象: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心肺复苏、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尸体解剖的人员、搬运患者或尸体人员、样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检测人员、进行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污染物品操作的医务人员和清洁消毒人员等。
3.2防护装备: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加戴防护面罩,或将口罩、护目镜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三、个人防护穿脱顺序
工作人员应在经过培训的人员指导下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在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前和脱卸个人防护用品后应立即进行规范的手卫生。工作结束后,脱去防护用品的顺序原则上是先脱污染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后脱呼吸道、眼部等最关键防护部位的防护用品。脱掉过程中,避免接触面部等裸露皮肤和粘膜。
1、一级防护
1.1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更换个人衣物
步骤3:戴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4: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步骤5:穿工作服(必要时外罩防水防渗漏隔离衣)
步骤6:穿工作鞋
步骤7:戴一次性手套
1.2 脱摘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脱工作服(如外罩有防水防渗漏隔离衣,先行脱去)
步骤3:脱工作鞋
步骤4:摘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步骤5:摘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6:摘一次性手套
步骤7:手卫生
步骤8:换回个人衣物
2、二级防护
2.1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更换个人衣物
步骤3:戴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4:戴N95医用防护口罩
步骤5:戴护目镜
步骤6:戴里层一次性手套
步骤7: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如使用防护面屏,则戴在防护服帽子外面。必要时,可加穿防水防渗漏隔离衣
步骤8:穿工作鞋、一次性防水靴套或长筒胶靴
步骤9:戴外层一次性手套或长袖橡胶手套
2.3 脱摘顺序:
离开隔离病房或污染区域,在隔离病房外缓冲间脱卸。个人防护装备外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步骤1:消毒或更换外层手套
步骤2:脱防护面屏
步骤3:脱防水防渗漏隔离衣
步骤4:脱外层一次性手套
步骤5:脱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及一次性防水靴套,如穿长筒胶靴更换为工作鞋,手卫生
步骤6:摘护目镜
步骤7:摘N95医用防护口罩
步骤8:摘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9:脱工作鞋
步骤10:摘内层一次性手套
步骤11:手卫生
步骤12:换回个人衣物
3、三级防护
3.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更换个人衣物
步骤3:戴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4:戴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
步骤5:戴里层一次性手套
步骤6: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必要时,可加穿防水防渗漏隔离衣。
步骤7:戴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若选择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省略步骤4)
步骤8:穿工作鞋、一次性防水靴套或长筒胶靴
步骤9:戴外层一次性手套或长袖橡胶手套
3.2脱卸防护用品顺序
离开隔离病房或污染区域,在隔离病房外缓冲间脱卸。个人防护装备外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步骤1:消毒或更换外层手套
步骤2:如果是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在防护检查员帮助下脱卸腰部动力送风装置
步骤3:脱防水防渗漏隔离衣
步骤4:摘外层一次性手套
步骤5:脱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及一次性防水靴套,如穿长筒胶靴更换为工作鞋,手卫生
步骤6:在防护检查员帮助下脱开动力送风装置端的风管口
步骤7:医务人员脱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头罩;由防护检查员脱开头罩端的风管口
步骤8:摘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若选择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则省略步骤2、6、7)
步骤9:摘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10:脱工作鞋
步骤11:摘里层一次性手套
步骤12:手卫生
步骤13:换回个人衣物
四、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1、本技术指南是通用要求,具体使用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现场环境条件、具体活动作出风险评估后,可做适当的调整。
2、个人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 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  YY 0469-2011,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 19082-2009。
3、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人员应熟悉装备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应选择大小合适的医用防护服,应在经过培训的人员指导和监督下穿脱个人防护装备。
4、每次佩戴N95医用防护口罩和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应做气密性检查。
5、手套应大小合适,在佩戴之前做简易充气检漏检查,确保手套没有破损;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6、手卫生时,可以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当手部有可见的污染物时,一定要用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后进行手卫生。
7、使用后的一次性防护用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8、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经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以上,用清水冲洗干净,可重复使用。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建议用0.2%以上浓度季铵盐类消毒剂或75%医用酒精擦拭消毒,或遵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消毒。
9、皮肤被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时,应立即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等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