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是巫山县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深度贫困乡镇双龙镇也将优质柑橘基地建设作为该镇产业脱贫的主要项目,然而柑橘从幼苗到挂果需要长达3年时间,这期间,柑橘幼林中有大量的空闲田土,为解决幼果林地前期没有效益的问题,双龙镇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鲜食早熟冬豌豆品种“中秦1号”进行示范种植,助力百姓增收。
今年10月份,在双龙镇产业技术扶贫指导组的推荐下,双龙镇巴雾村在柑橘林下试种了10余亩早熟鲜食豌豆新品种“中秦1号”。据了解,鲜食早熟冬豌豆品种“中秦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豌豆新品种,生长周期约75天左右,生育期非常短,一般十月种植,元旦节左右就可采收。相比清明节左右上市的普通豌豆,冬豌豆提前上市,销售价格也更为可观。
巴雾村贫困户王松林说道:“今年种了10多斤豌豆种,大概可以收一两百斤豌豆荚,价钱非常好,可以达到四五块一斤。今年国家给我们弄得这个豌豆种比以前要早上市,亩产也高,这对我们这个林下的种植作物有很大的作用,豌豆也值钱,它的秧子也能够作为肥料来使用。”
为检测林下间作鲜食蚕豌豆产业扶贫成效,双龙镇专门邀请农业专家们对林下间作早熟鲜食冬豌豆新品种“中秦1号”示范进行田间测产。结果表明,在果林和豌豆田间作,豌豆实际种植面积仅占50%的条件下,幼果林间作鲜食早熟冬豌豆“中秦1号”亩产鲜荚315.6kg,亩产鲜籽粒236.6kg,以当前豌豆鲜荚收购价7元/kg计算,每亩增加产值2319.5元。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宗绪晓
经过今天专家们的测产,豌豆十月上旬播种,到了元旦前后收获青荚,现在青荚的市场非常好,收购价是7元/kg,这样折合每亩地,可以为农民增加产值2400元以上。
专家的测产结果还显示,除荚果外,每亩还有604.2kg的地上部分生物产量,这些资源既可用作冬季新鲜牧草饲养牲畜,又可用作绿肥还于田间。这意味着幼林地间作早熟鲜食豌豆不但能增加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有较好的畜牧价值和环境生态效益。
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张晓春
林下种植除了经济效益之后,本来我们豆科作物是固氮的,地下部分它固氮,地上部分它就返田,返田之后可以大量的在果树下面,避免果树吃无机肥,实际上我们整个做成了循环农业,对果树品质,对土壤的改良,肥力的改良都有好处,所以说我们想做林下鲜食蚕豌豆产业,早熟的鲜食豌豆产业在这个地方应该很有前景,而且对助推老百姓增收很有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