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三峡红叶,四季云雨 千年古镇,万年文明 这是巫山对自己的写照
依山傍水的巫山县全景。
神女峰下的名县巫山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三峡库区建设中 成为重庆段的首淹移民大县 县城整体迁移 经过20多年的重建发展 巫山新城夹江两岸高楼拔地而起 巫山县于2018年摘掉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年,高居海拔1700米云端之上的 巫山机场通航…… 这座地处三峡腹心的渝东门户 以区域枢纽积极开放的姿态崛起
20多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 全国多省市对口支援巫山 其中,深圳精准援助巫山的 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工业 农业、商业、旅游、市政建设 以及人才培训等方方面面共99个项目 累计援助资金2.15亿元 为助力巫山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巫山 散落在巫山县各处的 一条条“深圳路” 一座座“深圳楼” 见证了两地人民 携手奋斗的深厚情谊
深圳楼——深圳援建巫山第二中学的教学大楼。
在“深圳楼”里读书
移民先移校,扶贫先扶智。根据巫山移民建设的进程,深圳市在对口支援中高度重视教育。据巫山县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深圳历年在巫山援建的各类学校有24所,救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学生5000余名,有效解决了基础教育薄弱的问题,库区移民子女教育得到**保障。
“今天我们是朝云的幼苗,明天是祖国的栋梁……”由深圳援助500万元建设的巫山朝云小学是一所屡获殊荣的学校,也是“重庆市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示范校”。六年级六班的余佳告诉我们,她的父亲在深圳工作,在深圳援建的学校里上学,让她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长大后,她希望能回母校教书。
四年一班班主任谭蓉老师见证了深圳援建学校的过程,她说,能在这里教书很幸福。朝云小学学生相当部分是父母外出工作的留守儿童,平时生活缺乏家长照料,作为老师,不仅要指导学习,还要帮助孩子们收拾饭盒衣服,教给他们基本生活技能,师生关系格外亲近。
据朝云小学校长王开模介绍,朝云小学占地面积7959.12平方米,建筑面积9561.53平方米,目前有在校学生1662人,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76人。
近年来,巫山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创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得到深圳援助的朝云小学不仅有宽敞的教室、设施齐全的体育场馆,还配齐了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教学设备,素质教育得以深入推进。
在巫山的多所学校,都有一栋特别的“深圳楼”,以纪念深圳的援助。在巫山第二中学,一座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深圳楼”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燕子包上,俯瞰着巫峡长流水。楼内老师讲课的声音,学生发言讨论的声音,伴着鸟鸣虫唱,在桂花香中琅琅入耳。
二中校长潘世红介绍,该校原为巫山中学的分部,因为巫山县城镇化的推进,入学人数增加,遂于今年**成为巫山二中。目前有1700多名学生,基本在校住读。校内有多座由广东援建的教学楼,其中“深圳楼”共有30间课室,配备了完善的教学、实验设备。他希望能与深圳教育界多交流,引进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深圳援建的县城至机场公路。
渝东门户奋起飞跃
20多年来,深圳持续助力巫山的基础设施建设。
累计投入资金9176万元,重点援建巫山教育、医疗、民政、交通、市政、农村饮水及新城建设和移民安置项目30余个;
累计投入资金8150万元,支持巫山发展农业、工业、旅游、邮电、电力、航运、通讯及广播电视等事业;
捐赠价值2500万元的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等物资,助力巫山补上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
今年,巫山人民的一大喜事是巫山机场通航,至重庆、烟台、广州的航线相继开通。巫山机场拉近了巫山人民与外部世界的距离,深圳的援建资金亦投入到缩短县城至机场距离的公路上。这条公路沿长江边上的群山盘旋而上,一路江景山景,美不胜收。
即将全面投入使用的巫山县水源性疾病及水质监测中心新大楼,是深圳参与援建的项目之一。目前部分办公区域已经投入使用,实验室部分则在紧张地安装测试阶段。2020年初全面投入使用,将建成区域性标准化中心实验室。届时巫山疾控中心应对公共卫生、水质检测、食品安全、多发疾病防控的能力将大幅增强,可检测项目由目前的50多项提升到100多项。中心实验室还可服务周边县市,促进区域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
“深圳路”上两地情
“我一定要带你们去走走我们镇上的‘深圳路’!为了感谢深圳人民的帮助,我们把镇中心最繁华的主干道命名为‘深圳路’。”巫山县大昌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杜明胜热情洋溢地说。
大昌镇位于重庆市东部渝陕鄂三省市交会处,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一座深具人文气息的美丽小镇,同时也是三峡库区最大的三期移民重镇。
大昌镇如同深圳对口支援巫山的一个缩影,“深圳印记”留在多处与民生相关的设施上。
“深圳路”贯穿镇中心主要街区,与之相连接的还有“深圳西路”;
在镇中心广场,有一座两层高的仿古连廊式建筑,正是深圳援建的大昌访客中心,助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在大昌镇营盘村,深圳援建的一座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的敬老院正在建设中,将在明年上半年为当地“五保户”及无劳动能力的特困供养人员提供三级养护服务;
在镇西头太宁河畔,深圳参与援建的大昌幼儿园里,500多名小朋友正在快乐成长……
“小朋友们知道这所幼儿园是深圳援建的,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去看看美丽的深圳。”大昌幼儿园园长王同美说,这所幼儿园自2014年9月启用,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仅操场就有1300平方米,小朋友们有充足的学习活动空间。
王同美园长介绍,深圳援建的这所幼儿园满足了镇上小朋友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在这里,他们与大城市的小朋友一样,按国家教学大纲接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培养,此外,还可以学习到当地的传统非遗艺术,如草编、石头彩绘、竹竿舞等,为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和才艺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深圳巫山携手走过 一段脱贫攻坚的难忘历程 这份深厚的情谊 还将伴随巫山深圳的共同发展 续写华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