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庙宇镇银矿村,只见脆李树修枝剪型规范,各个山头脆李树横成排、竖成行。 庙宇镇银矿村、九台村、庆尚村、永风村等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四季分明,交通方便,适合连片发展脆李产业。
“庙宇镇除了这一片脆李基地外,还有一个片区是采用‘大户+散户’模式,以先进的种植技术发展的水磨村覃传德果园,带动贫困户、农户自发的种植脆李。目前,全镇脆李种植面积达15000余亩。”庙宇镇党委书记龚超称,在大力发展脆李产业的同时,还发展了无花果基地、无籽石榴基地、猕猴桃基地以及黄金梨基地。
吴剑波 摄 2015年,巫山县大山绿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庙宇镇打造了脆李产业基地,直接带动周边50多户贫困户,8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据了解,银矿村片区脆李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主要是分布在四社、五社。 2018年的产量15万斤,产值达40余万元。 2019年全部进入挂果期,每株树挂果10斤左右,产量达35万斤,产值达100余万元。 预计明年产值会达到200余万元。
“这一片脆李由本村村民进行除草、剪枝、施肥、采果。除了本社的村民以外,其他社的贫困户、农户来工作,都是按照80元/天的工资来进行结算。”龚超介绍,贫困户、农户不仅能够拿到土地租用钱,还能在果园劳作拿到工钱。 同时,能免费学到种植技术,带动贫困户、农户自发种植脆李,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把土地变成钱,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守着粮食过一年”的现象。
吴建波 摄
龚超说,春天,银矿的李花怒放,白色如雪,李花花海与“穿洞子”景观相连,打着OK手势迎接着游客,极大的满足了游客探险神秘的心理,成为好景点、好去处、好耍处。同时,推进脆李产业升值,让村民不仅收获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分享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