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与“长江万里行”报道三峡
瞿塘峡 1970 陈池春摄影
高唐:真正的三峡峡江是从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您的家乡正好处于三峡的中间。这是否就是您50年来从事三峡摄影的最直接原因?
陈池春:不错!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成立之前,长江三峡跨越四川、湖北两省,而在重庆直辖市正式成立后,四川东部划归重庆管辖,长江三峡就成了重庆、湖北两省市共有。巫山县城居于重庆市最东部与湖北接壤处,坐落在巫峡西口、地处大宁河宽谷之中的长江北岸。从水路计算,它距离三峡东口的湖北宜昌市167公里,距离奉节县35公里。进出三峡,必经巫山。
在唐代,大诗人元稹曾在《离思》一诗中写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而上古时期,更有大禹在三峡治水的传说,在巫山留下了天宫瑶姬及其十一个姐妹在峡江助禹治水而化作“巫山十二峰”的浪漫故事,这就是著名的巫山神女典故。战国时期,屈原的弟子宋玉先生写作了《高唐赋》、《神女赋》,并为后世所推崇,这一切缘故均令巫山成为三峡流域中一个极有特点的峡江名地,巫山被誉为中国“云雨之乡”、“神女之乡”。
巫峡客轮“招手停” 1978年 陈池春摄影
我是在部队里开始学习摄影。因工作的需要,首先从事的是新闻报道摄影。1970年3月,从部队转业到巫山县县革委宣传组,后来调到学校组。在这期间,多次深入农村驻点,自然而然地用相机拍摄了当时三峡农村的各项中心活动。1973年7月17日,我被组织上调到县文化馆负责,围绕县里的“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文化工作重点开展宣传。从那时候起,巫山与三峡的文化地理影像拍摄就成为我工作中的重要构成。
1976年11月,《人民画报》等单位联合开展“长江万里行”报道采访活动。《人民画报》摄影记者黄韬朋(后任高级记者、执行副总编)先生执行画报社确定的“长江万里行”采访任务来到三峡。此次采访战线长、规模大,受到三峡沿线各级政府的重视,并有长航宣传部的同志一路陪同。受县里安排,我参与此次采访活动与他们一道来到巫峡中的青石小村。面对神奇峻秀的巫山十二峰,黄先生产生了浓厚了兴趣。我们当机立断,请来村里的向导,乘舟渡水,从神女峰下的“水码号”登陆直接向上攀登,力求拍摄近景的神女风姿。山路崎岖,其实那时也没有真正的一条登山之路,我们手脚并用,奋力爬到“花岩子”拍摄点——在此处,正面距离神女石很近,观神女姿态俊美无比。大家长短镜头并用,激动地拍下了神女峰的美姿。长航的苏贻明先生以神女峰为背景为我留下一张纪念照。
高唐:在当时,有此机会全程深入地在峡江中拍摄采风,真是一大幸事!
巫峡民兵 1977年 陈池春摄影
陈池春:七十年代,峡江民风尤其淳朴!我们在西陵峡中右岸的聚鱼坊驻扎下来。那旅馆是一个姓蔡的当地村民开的,屋的大门正对青山,窗户正好对着“牛肝马肺”景点。这里的生活条件艰苦,每餐饭上腌泡菜,青菜也就是在锅里放盐煮熟而已。那天,恰逢供销社杀过猪后没卖完,我们买了斤把肉,将肥瘦肉砌成了条块状,拌了一些豆粉,在锅里炸了吃,算是打了个牙祭。有时,老蔡也弄点土豆片炒了吃,成为大家最好的下饭菜。
我们在这里爬上山头以野菊花为前景,拍摄了大江远去,峡关屹立的镜头。
庙河是西陵峡中另一个摄影点。在当时,那里唯一的国有单位就是供销社,没有旅馆。怎么办?我们三人在村民家中住。那个时候,地质勘测队已经在太平溪一带钻探地层岩石,为筑坝做准备。勘测队员钻探地下进得很深,全是花岗岩。我们用手一摸,岩面十分的光滑。有人打趣道:可以带上一截花岗岩回去当“斡面棍”包饺子哩。
西陵峡 1976年 陈池春摄影
这一次摄影采风经过中堡岛、黄陵庙,在宜昌拍摄了葛洲坝夜战和水下钻探。后来,《人民画报》社的系列报道中突出刊登了神女峰特写等,我的作品先后在《长江》图片集、《地理知识》等图书、杂志中发表。
高唐:实事求是,修正误讹,这对于传播长江三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陈池春:记得1974年3月《人民画报》曾经刊登张韫磊拍摄的巫峡集仙峰照片,文字说明中误为巫峡神女峰。同月的《地理知识》封面也刊出此照片。我当时执笔以单位公函致杂志社提出:制版反了,峰名错误。杂志社复信说:杂志出刊后也问过在京去过三峡的同志,也说错了;他们表示感谢后并向我约稿。我复信:相机条件差,有的峰又险又陡不易……他们又回信说:“不要冒险,险的文字带一下就行,照片五至七张”。我收到信后,立即找县委报道组吕洪文,由他写文字,我配图片。这是第一次我接受约稿。《地理知识》杂志发表巫峡图文专题不久,我们碰到来自东北、河北、天津和上海的采风者带着杂志采风,并看见他们在青石村面对着神女峰进行比对。
香溪口 1975年 陈池春摄影
我曾对《人民画报》黄韬朋老师、《人民中国》沈延太老师、龚学儒老师等说过此事。他们回答:宣传必须准确,因为你才是三峡人……
在这之后,著名摄影家、《人民中国》杂志社沈延太(后调任英文版《中国妇女》副总编辑)先生莅临巫山,我们相约拍摄三峡。沈先生在后来所著的《大江影踪》、《长江情结》两本书中多次写到我们的摄影友情…… 陈池春:男,1943年出生于四川省巫山县,1960年参军,期间学习摄影,任文职干部。1970年3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先后从事文化、外事、旅游工作。50年来,执着于长江三峡流域摄影艺术创作与原生态记录,积累原创图像12万多幅,发表作品3000多幅,屡获国内外大型影赛获奖。系市县两级政府表彰“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获“中国优秀摄影家”称号,近年承担2015年度重庆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并获第七届“重庆艺术奖”等。
2008年起先后在香港、台湾及内地举办《三峡原真》、《两代人的三峡:1970-2010》、《三峡往事:1970—2011》、《三峡影像志:1970-2015》系列原创摄影展览,并主编、主拍长江三峡影像志。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香港《中国旅游》画报特约记者,三峡人文艺术中心监制,重庆巫山县摄影协会顾问。
| 来源:今日头条 | 三峡之眼 |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主办单位:巫山县鸿鹄云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陈辉 | 总编辑:刘丽 编辑:胡小琴 曾丽 龚恒 | 校对: 杨璐 广告发布合作—电话/微信:18723283338 内容提供:wushanbaoliao(身边事、不平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