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龙河,是重庆巫山境内,长江的一条支流。从汇入长江的入口,沿河流上溯到抱龙镇洛阳村与湖北交界处,整个抱龙河大约长20公里。
四五个月前,我到洛阳村驻队,当脱贫攻坚队员。一去那里就有人对我讲,三四年前,抱龙河里不见鱼的影儿,哪怕米粒大小的都没有一条。
了解原因,过去两岸小煤窑不少,采煤,炭洞子里流出的水,对河水污染严重,渐渐地,鱼们都被“闹”(毒)死了。再者,过去岸边一些居家住户,人畜粪便随意排放,更把河流当做“最好的垃圾处理地”,任何废旧物品,大都往河里一扔了之。
这是过去。
而现在,两岸高山峡谷、林木葱郁的抱龙河,可以说一年四季干净清澈,赏心悦目。常有人在河边观景,遛弯儿,戏水,弄鱼。尤其我不止一次听当地村民说,要是有人投资,在抱龙河搞个漂流什么的旅游项目,一定酷爽,一定能赚大钱。
抱龙河人弄鱼的方式很多。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自然是这里主要的渔人。过了禁渔期,步行或驾车行驶在抱龙河西岸的“巫建”公路上,常见他们专心致志,而又无比惬意搞鱼的身影。作为捕鱼的工具,他们除了使用大家熟悉的钓竿、撒网、粘网,还使用地笼和舀子。大概由于天晴时水一般都不深,加上太过清澈,用钓竿的尤其很少,而舀子、地笼,似乎是这里最常使用的捕鱼工具。
洛阳村,水秀山清,绿山峻岭,在巫山县抱龙镇最南端,与湖北建始县交界。
一天忙完村里的事,年仅32岁的村支书小万,对我们几个驻队干部说,“晚上,河里舀鱼去!”
我们爽快地答应。万支书还特意喊上从小跟他一起长大的玩伴儿——永波。视力不好,身体较弱的我,打开手机照明,跟着他们高一脚低一脚走,颇感吃力;还算争气,在他们的关照下——如像,眼看我走在卵石滩上偏偏倒到要摔时,迅疾伸过一只手来把我稳住——我于是见证了这次舀鱼的全过程。
鱼儿,用舀子舀最有意思。白天当然不行,人一来,它们眨眼就游走了。可到了黑夜,一个人手电一打开,水里的鱼儿们就看稀奇似的,悠哉悠哉欣赏电光。有的甚至看得发呆,停在浅浅的水里,纹丝不动。
这时,舀鱼者拿着带木把的网兜舀子,轻手轻脚,往鱼儿最密集的地方舀去。一次下来,大小六七条鱼儿便顿时成为“瓮中之鳖”,是常有的事。转身把舀子移到干处,两三人几只手伸进舀子,满心欢喜把事前无法设防、明明吃了“暗亏”里的鱼儿捡出网舀,放进“篓子”。
不是篾篓。用一个白色塑料壶,临时制做的,在挨近壶盖不远处,比火柴盒稍大的一块儿地方,左、上、右3方各划开一个口子。开始我并不知道他们做了这些准备,以为要拧开盖子把鱼儿放进去。只见永波用个手指把划了3处口子的地方轻轻往里一掀,顺势就把鱼儿塞了进去。我不禁会意地笑了!
有时明明拿到手里的鱼儿,支书或永波并不塞进“篓子”,而是又放回水里,说:“太小啦,不要!”从小在抱龙河边长大的支书,还有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绝技——用手捉鱼。有时看到一条接近两把重的大家伙,而鱼儿停留的地方水又太浅,下不了舀子,这时,支书招呼大家,“不做声!莫动!”他屏住呼吸,一只手轻轻向水里、向鱼儿接近,十有六七能把鱼儿逮到手里。
不到两个小时,“篓子”就装满了。……
而今的农村,环境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这是在农村出生和长大,后来却因就学和工作久违了偏远农村的我的深切感受。
中国地大物博。洛阳村不过是中国农村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随着生活愈来愈好,洛阳村老百姓的居家度日,正悄然向休闲康体、文化娱乐方向转变。除了捕鱼,跳坝坝舞,玩健身器,“日走万步”,阅读,唱卡拉OK等,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洛阳人”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