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这里的脆李已经下架了,今年我的脆李全是走微商渠道,远销到新疆等全国各地,走量是去年的3倍,毛收入有16万元。”万正军告诉记者。 万正军是建平乡云台村的民兵连长。云台村是建坪乡的贫困村,村民收入以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手工红薯粉、干土豆片、烟熏腊肉等农特产品丰富,多年来苦于销售困难,缺乏销售渠道。为解决当地农特产品销售难等问题,2016年以来,万正军建立起微商平台,同时解决的部分贫困户就业难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云台村地处中高山地带,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这个仅有391户1042人的小山村,却有建卡贫困户有70户265人,自脱贫攻坚行动以来,累计已有63户240人脱贫。 “猪蹄子、五花肉。。。。。。一共是456块钱。”贫困户候本菊告诉记者,她家责任田少,两个孩子还在上学,需要照顾,没法外出打工,只能靠在家养猪赚点钱贴补家用,以前这些农产品还要请人帮忙运到镇上,费时费力不说,成本也高,现在有人上门收购,不仅方便价格也很合理。 “我们的特产现在都是他收去的,他自己有车,方便,不用我们去卖,价钱方面也很合理,没亏待我们。价钱又好,所以我们年年都是卖给他的,今年前面已经卖了两千多元钱了。”侯本菊告诉记者,以前喂两个,自己吃了就没得卖的,现在一年多喂几个,卖几个出去,还是要卖几千块钱一个。以前这里也没人上门来收,还要自己往其它地方抬,现在又不用抬,就在自己家杀了,万正军也有炕房,方便蛮多。
“老辈子,这种洋芋果果实质上是最好的,你们以前把这样的都丢了,或者拿去喂了猪,其实把它做成洋芋果果了是最好的,这种是最好卖的,你们以后不要把它丢了,全部晒好了之后,我就来收去。”万正军来到贫困户田孝梅家中,告诉她将丢弃的洋芋赛程干洋芋果果变成钱。 田孝梅老伴去世多年,也是一个贫困户,因自己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为帮助其发展产业,尽快脱贫致富,村里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引导其发展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帮她销售。如今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越过了贫困线。 “洋芋果果,鸡蛋,只要是他们需要的,都可以卖给他们。以前都是浪费了的,也没人上门来收,就自己吃,吃不完的就腐烂了。现在他们上门来收,方便多了,他们来了就问有没有,有就直接带走了。自己在家喂点鸡,任何东西都值了钱,确实很好。”如今,田孝梅一年还是卖得到几千块钱,自己生活费挣得到,又不是太难,自己在家做点小事。
看到本地的腊肉和土特产销售火爆,价格可观,还有人上门收购,不少村民开始增加农产品种养殖规模,潘德香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告诉记者:“往年我们只喂了个把两个,自己吃,现在看到有人上门来收,我就喂了五个猪。” 这个收购腊肉的人就是万正军,他生活的云台村世世代代都以种地为生,不管是腊肉还是水果,都是真正的无公害绿色产品,于是他想到了利用网络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 “最开始我是名水泥工人,后来那些建房子卖的不好卖了,我们做水泥工也挣不到钱了,这样我就决定找点其它事做。” 2016年,他放弃自己多年的泥瓦匠手艺,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成为一名农产品搬运工。 创业之初,万正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遍村里了解情况、他发现村里缺乏主导产业,农产品卖不出去,农民增收困难,是造成云台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走访中,万正军看到老百姓家的一些农副产品都堆积在家里面,烂了浪费了,也没人上门来收,就想是不是可以通过网络来将这些东西卖出去,这样就可以给老百姓和自己带来一定的收入,就这样开始来卖这些土特产和农副产品。
说干就干,这个毫无电商经验门外汉,面临着创业的挫折和困扰。但“他始终相信,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农业+电商”,是一条前景广阔的路子。最开始,万正军花了三百元钱进入一个广告平台,由于人太少 ,效果不太理想。他又花了两千多元钱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广告平台,通过大平台里面的一些伙伴帮忙推广,渐渐的就有了一些客户 。 最开始由于自己没有经验,货源也没把好关,品质不稳定,所以好多客户都流失了。后来时间一长,对于货源的品质自己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质量就有了保证。 走进万正军的门店,货架占据了一整面墙, 店铺主要销售腊肉、干土豆片、竹笋和一些时令水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今年几个月的订单装满了一纸箱。 从去年开始,销售额销售额现在每年都是成倍递增,去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一百多万元钱,本村基本就占了三分之二,金额大概五六十万元钱。 为了让老百姓致富,真正脱掉贫困的帽子,云台村村支两委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新规划了脆李和柑橘两大产业,而且已经逐步形成规模。 “为了让以后老百姓的生活收入有保障,我们就要利用现在的电商平台,将我们当地的产业做好做实,把我们的产品质量做得更好。”云台村村支书杨永祥告诉记者。 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驻村工作队专门聘请农业专家为村民传授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方法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措施,引导村民推广绿色、无害化种植。如今,村里的柑橘和脆李都已进入丰收期,驻村工作队还想在村内设立电商人才孵化中心,鼓励引导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电商大军”,解决有好东西卖不出去这个困扰脱贫的难题。 关于下一步打算,云台村驻村工作队长何光怀说,针对产业要稳固发展,要对老百姓进行产业技术的培训,从去年到今年已经进行了两次了,还要继续做,要让老百姓了解到产业发展的一些技术的要求,认真的把产业的品质拿起来,才能够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再就是为了销售这一块,需要培养一到两个电商工作人员,来为老百姓的产业发展过后的销售,解决老百姓的顾虑,把产品能够销得出去。
经过三四年的努力,村里的贫困户基本上都有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目前,云台村已形成了以腊肉为主导,以干土豆片和时令水果等为主的系列特色农产品。万正军说,做好电商最关键的是要讲究信誉和产品的质量,只要老百姓的产品达得到要求,他就能帮他们卖出去。 如何让这条电商之路走得更远,万正军说:“我还想鼓励老百姓多种植土特产和农副产品,我还想建立自己的品牌,让老百姓挣到更多的钱,只要他们的产品质量在我们的认可范围之内,我们都可以把它收购了卖出去。” 因为有质量,所以有价格。万正军说,别看在网上销售的总量不多,但单价却远远高出市面的价格。 但他认为,虽然现在仍面临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宣传力度不够、氛围不浓、订单较散等,但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逐一被解决。 他相信,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有电子商务这个新平台,他和云台村老百姓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记者 向永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