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6343|回复: 0

【巫山正能量】杨锡林和“夕阳警队”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5 14: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微信图片_20190625144841.jpg
杨锡林和他各种荣誉证书。
微信图片_20190625144844.jpg
杨锡林于2016年春节写的诗《夕阳生辉》。

巫山县公安局今年74岁的杨锡林退而不休,从事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他十多年来带领107个退休警员,帮助问题青少年找到生活新希望

“夕阳警队”18年来,排除1500余处安全隐患,调解2000余起纠纷

杨锡林说:“我认为,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何敢言苦?”

“满目巫峡夕照明,用心不辞桑榆情。片片土地洒血汗,条条道路印足痕。”这是74岁的杨锡林写的一首诗《夕阳生辉》,最早写于2016年春节,现在被他誊在工作笔记本上,用更为写实的方式命了一个新名字《巫峡大地有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杨锡林这首诗,写的是一支“夕阳警队”,更准确地说,是一群由107名退休警员兼党员组成的党支部,杨锡林就是“夕阳警队”的“队长”。这些年来,他们一起发挥余热,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尽己所能办实事。

记者获悉,这样的事情,杨锡林坚持做了十多年,他和他的“夕阳警队”处处用心,不仅到学校、村镇普法,还帮助很多失足青少年,帮他们找到生活的希望。

“夕阳警队”

‘夕阳警队’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它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怎么来的,而是我们想实实在在做些事,一起努力的一个群体。”前不久,在巫山县,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见到了杨锡林和“夕阳警队”部分成员。杨锡林今年74岁了,头发梳理得很整齐,背挺得很直,精神矍铄,随身拿着笔记本、笔,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已退休的人。

在接受采访时,杨锡林说“不要宣传我一个人,事情都是大家做的,想想这些年,大家一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还是挺好的。”

说起“夕阳警队”的事情,他如数家珍:目前,巫山县公安局共有107名退休警员和党员加入其中,支部共有6个党小组,其中巫山4个,成都、重庆各一个,他们会时常一起活动。

退休过后,原本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以杨锡林为代表的“夕阳警队”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2005年,杨锡林从巫山县公安局政委的岗位上退休,自此热心地加入了青少年普法工作,14年来,他的宣讲足迹遍布了巫山的大街小巷,从乡镇到社区,从学校到居民家中。

相关部门对“夕阳警队”2011年至2013年期间做的部分事情进行了一个统计,在此期间,有36名退休民警到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排除1500余处安全隐患,调解2000余起纠纷。

这些年来,“夕阳警队”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问题少年

海拔一千多米的巫山县大溪乡平槽村,曾是巫山县公安局的对口扶贫点。平槽村有个小学生小锐(化名),打小父母离异,曾跟随父亲到外地上学,后来回到村里,竟成了问题少年。

父亲顾不过来管,又身在外地很少有亲友关心照顾,小锐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并产生了厌学退学的情绪。回到家乡后,小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遇到了更多新问题。

了解到小锐的情况后,巫山县公安局的驻村干部与杨锡林商量,一起去做小锐的思想工作。在这方面,多次入校宣讲的杨锡林很有经验,他通过自己遇到的其他少年故事,激励小锐作为家里未来的顶梁柱,要选择正确的道路。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锐也渐渐懂事起来,回到了学校,在家乡上了学。最近两年,他转校到邻县,已是班干部了,完全感觉不到“问题少年”留在他身上的阴影。

同样,三年前,在巫山某镇,一14岁问题少年小勇(化名)接连盗窃14部摩托车,引起当地派出所的重点关注。

民警将小勇查获后,进行了法制教育,但他既不想上学,也没有什么人生目标,让人不禁为之担心。这件事被上报到巫山县公安局,同样也进入杨锡林的耳朵里。

杨锡林来到小勇家里,进行家访,才发现他的父亲在外务工,母亲根本管不住小勇。他辗转之下找到小勇的父亲,“到底是挣钱重要,还是娃娃重要?”一句话将小勇父亲问了回来。

一番交流下来,小勇父亲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留在儿子身边,陪他一起抚平青春期的叛逆与躁动。现在,小勇品行端正,生活也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确实感谢人民警察,感谢杨老,在关键时刻拉了我们一把!”小勇父亲说。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多年以前,杨锡林帮助一“困境儿童”,她双亲都因犯罪受到法律制裁,无人照顾,杨锡林帮助她,每月捐助生活费,直到她从学校毕业找到了工作。

“不是一时一事的帮助,而是一直很用心地去做,设身处地,霸得蛮(巫山当地方言,拼尽全力的意思)。”

“霸得蛮”

“霸得蛮“是大家伙对杨锡林的评价中,说得最多的一个词。

“我经常跟他一起工作,走访村民、讲课,他比年轻人精力还要足,力量使不完,又是满满的正能量。”跟杨锡林一起共事的马泮光说,他是受杨锡林感召,投入到关心下一代这一工作之中的。

因为不熟悉电脑操作,杨锡林和“夕阳警队”的同志们讲课不做PPT,“基本靠写”。走访调查途中,趁着休息时间拿着笔和本子,写下一点一滴的细节,最终构成了生动的文章。

多位听过杨锡林宣讲的人告诉记者,杨锡林的宣讲用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常话,还穿插生动事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受欢迎。

杨锡林的“霸得蛮”还体现在生活方面:他是家里唯一一个被“遗留”在巫山的。杨锡林的老伴、两个儿子、孙子孙女分别居于重庆、成都。老伴在重庆帮忙带孙,他一年跟家里人团聚的时间只有过年和夏天出去避暑两个时间段。

他常常帮助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顾得上自己家的子孙。

一个人住在巫山,吃饭也没什么人照顾,吃饭多在食堂解决。马泮光讲了一则杨锡林关于“汤”的故事:“周一,杨老喊我去他家吃饭,说有汤;到星期天,他又喊我去喝汤,我问‘不会是同一钵汤吧’,答案竟然是‘是’,让我深深震惊了。”

杨锡林解释,自己一直扑在外面,忙的时候,在家吃的次数不多,自己不会做饭,所以真实地保存了这钵汤一星期。

杨锡林认为,自己并不是最“霸得蛮”的人,他介绍,警队中有一位绰号“野人”的老前辈,曾一个人押着17名罪犯,从湖北当阳到巫山官阳。他忙于工作,不换衣服不洗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这也是“野人”称号的来源。

杨锡林说:“我认为,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何敢言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