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组组建后,选定落脚点,以办学为掩护,开展群众工作,培养积极分子,建立活动据点。以统战工作为桥梁,巧妙的与反动当局作斗争。 工作组要完成在奉大巫地区活动的使命,必须首先确定一个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活动区域,选好落脚点,逐步扎下根来。卢光特等人离开重庆返乡之前,经充分考虑并取得南方局青年组的同意,将活动区域确定在奉大巫三县接壤地区。该地区包括巫溪县的上磺、城厢、通城和巫山县的大昌、福田、官阳与奉节的草堂、平皋等区,方园数百里。这些地方山高林茂,交通不便,地方闭塞,封建剥削原始而残酷,人民生活极苦,民性剽悍,民变时起,是从事秘密工作开展武装斗争的理想地区。其中,巫山县的龙溪乡又被选择为活动中心,卢光特便居中联络、指挥。 龙溪乡,地处巫山西北角,是奉大巫三县的结合部,南连奉节天池、岩湾乡,西依巫溪谭家(今蒲莲)乡、龙王乡,北靠巫溪花台乡(王家河),是大山区中比较富庶的低山丘陵地带。源于巫溪上磺的长溪河流经乡境15公里,在龙溪场镇注入大宁河,所以场镇也叫长溪河。龙溪场镇,位于长溪河与大宁河的交汇处,南离巫山县城91公里,县政府鞭长莫及,北距巫溪县城仅二十余公里,但巫溪当局管不着。这里交通比较方便,大宁河上的柳叶舟可直航巫山、巫溪县城,西有大道通巫溪上磺和奉节天池,是交通要道。镇上有商铺数十家,为三县边境地区的贸易中心与物资集散地,市场繁荣,经济活跃;镇上还设有邮政代办所和相当规模的中心小学,为边境地区的邮件中转地与教育中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工作组在此落脚与开展活动。 在社会关系方面,这里更有利于卢光特落脚。卢氏家族为巫溪上磺大户,与龙溪旺族苏家有着多层的亲缘关系,两大家族交往甚密,结成可以左右上磺、龙溪局势的关系网。卢光特的长兄卢光壁(卢少衡)和族叔早在长溪河镇上安家定居,在长溪河落脚便具备许多有利条件。苏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苏竹勋为其舅父,苏竹勋自1928年在宜昌与共产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先后担任巫山县北区(大昌)代理区长、万县县立小学教务主任、巫山县女子简易师范级任教员,重庆市政府二等科员,市立第一、第四小学校长和武胜县政府秘书等职。此间,与重庆地下党人杜桴生开设书店,创办《峡潮》刊物,销售进步书刊等,曾掩护、安排中共地下工作者黄茂森于自任校长的学校任童军教官。1937年登记为国民党员,1940年底,从武胜县政府弃职返家闲居。1941年秋,地方人士推其筹备创办巫山县立中学并任校长。1944年5月,国民党大选,苏竹勋被选为国民党巫山县党部书记长。苏竹勋的身份与政治态度,是卢光特立足龙溪乡可以掩护并获得支持的保护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