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记者从县植保站获悉,在5月21日,我县在巫峡镇白水村8社一农户的玉米田里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被害株率为2.7-35%,平均百株虫量为3.5头,最高百株虫量为21头。随后,县植保站在玉米生产区进行普查过程中,发现巫峡镇柳树村、桂花村已经发生该虫危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250余亩。 草地贪夜蛾,又称伪黏虫,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该虫已在全球近100个国家发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迁飞重大害虫。该虫可取食玉米、水稻、小麦等80余种植物,具有迁飞能力强、适生区域广、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等特性。 目前,我县农业部门已经正式启动应急防治,各乡镇(街道)务必立即开展系统监测,组织开展大田普查,实现虫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那在田间地头,又该如何辨别草地贪夜蛾呢? 县植保站站长邹祥明介绍:幼虫的特点和我们本地钻心虫、粘虫显著的区别是头部有一个到y字形的形状,尾部最末端有4个黑点是形成正方形,这是它最大的特点。 及早发现及早预防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方式。而最佳消灭草地贪夜蛾的时期是一至三龄期,那发现草地贪夜蛾后该如何灭杀呢? 邹祥明表示,防治草地贪夜蛾可选用甲维▪茚虫威、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高效低毒杀虫剂;生物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以及多杀菌素、印楝素等。在清晨或黄昏重点对玉米心叶和穗部施药,施药时注意安全用药和轮换用药。(记者 方丹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