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高速进三溪。”
“高速公路?” “是的,从高速公路到楚阳,再进去不用20分钟……” 不知不觉间,到三溪的时间更短了。三溪,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司机的引领下,越野车下高速,再驶入一条才改扩建不久、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顺着幽幽山谷,向三溪驶去。 “三溪的变化真大啊。”在记者的感慨中,快捷的交通、满山青翠的果树,以及桂坪、团包等村成片的光伏发电,也在印证三溪前行的履迹。 谋发展 绘蓝图 “我以前在三溪工作过,对这里情况很熟悉,也很有感情。”见到乡党委书记黄登衡时,他多年前做过手术的脚踝关节,因连日来进村入户高强度运动,已复发肿了整整一圈。原本要下村的他,只好留在办公室。 “三溪乡曾经是全县工业大乡之一,境内煤矿、水电资源丰富。2007年,煤炭产量达到48万吨。”黄登衡告诉记者,该乡虽然下辖18个村1个居委,8443户,2.2万多人,耕地面积2096公顷,但农业产业特色并不突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制约了全乡的经济发展。 随着煤矿的关停、生态产业发展和其他乡镇你追我赶的态势,三溪,路在何方?为此,三溪乡党委政府一班人静下心来,沉到村社,深入调研。 “我们乡有全县唯一保留的一家国营煤矿,年产值超过1亿元;还有3个水电站,装机容量1万千瓦左右;有3家招商引资企业,建成投产后,可以有5亿元的年产值;还有3000亩光伏发电,高铁建设主战场……工业经济,仍然是三溪的强项。”黄登衡说,此外,在农业产业上,该乡近年来发展了1万亩脆李、1万亩核桃、中药材和蜜柚1万多亩,已经初步形成高中低“三带”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 以生态工业富乡、特色农业兴乡、文明宜居安乡为总体思路的三溪,已经在107平方公里的画布上描绘着发展蓝图。 如今,效果已开始逐渐显现。 踏实地 求实效 “张乡长,你今天又来了啊。” 走进九镇村,沿途的村民们纷纷与该乡乡长张天玺打起招呼来。在他们眼里,张乡长是村里的常客,三天两头见到,早已不是“稀客”了。 九镇村是全县的脱贫攻坚星级村,该村298户860人,2018年人均收入9300元。 村支书王家银介绍,实施脱贫攻坚,他们只有两大“秘诀”:一是村党员带动,二是发展产业。 “村干部和党员不仅要为群众服好务,更要率先发展好产业,并带动贫困户发展。”王家银扳起指头数了数:党员王贻军种植脆李19亩,带动贫困户3户;服务专干陈明兰,发展蜜柚6亩,并发动周边村民种植蜜柚近100亩;驻村干部帮贫困户向祖山建新房……
曾经的贫困村,成了现在的脱贫攻坚星级村,贫困村民也摘掉了“贫困帽子”。 65岁的陈登财,子女在外务工,年收入5万多元。老俩口在家住进了新房,种了脆李和蜜柚,还发展了20多桶蜂蜜,成为了村里第一批脱贫的贫困户,现在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同村的贫困户彭贻清一家,虽然丈夫黄厚国患病不能劳动,二个子女还在读书。但她种植了15亩脆李、1亩中药材,养殖了10头生猪,也于2017年顺利脱贫。 “全乡有建卡贫困户1379户5116人,目前,还有80户218人未脱贫。”张天玺说,三溪乡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头等位置,脚踏实地抓脱贫,注重实效抓精准,用心用情扶真贫,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户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风气变 万象新 三溪,除却乡场镇是一块由3条小溪堆积的峡谷平地外,四面环山,山高路远,东与湖北交界。 在最边远的月池、双龙村,副乡长周志力和宣传委员郭茂都在村里忙着收集村民中药材收挖的情况。 当下,是中药材前胡采收的季节。如何把药材变成村民实实在在的收入,乡、村干部在销售问题上当上了“勤务兵”。他们进户统计药材数量,出村联系药材收购商,几乎天天在村里忙碌着。 “不这样干,其他乡领导驻的村就要搞得比我们好。”郭茂对三溪乡现在干部作风的转变深有体会。
他明显感到,在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班子的带领下,全乡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大为改变。 “工作节奏快了,抓落实的力度大了,脚踏实地干工作的多了……”郭茂说,从今年县“两会”以来,全乡所有的干部都沉在村里。你不干,别人在干;你干不好,别人干得好。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我们必须把工作干好、干实啊。 工作要靠人去抓。今年以来,我们把抓基层党建、抓干部作风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主抓了制度建设,党员干部执行力、落实力和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等关键环节,从而提升了全乡党员干部的战斗力,社风民风得到了持续好转。黄登衡告诉记者,下一步,该乡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生态工业、特色农业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发力,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把三溪的声音传出山谷。 天色近黄昏,满山飘香的柑花和阳光照射下发亮的太阳能光伏板,合着三溪乡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的足音,在山谷中久久回响……(记者 卢先庆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