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清明风,追忆先烈事迹。踏清明程,缅怀英雄忠魂。”4月2日,县人武部、县消防救援大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国电信巫山分公司、县实验小学等多个部门单位,走进望霞公园烈士陵园联合开展“传承·清明祭英烈”活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嘹亮的国歌声回荡在烈士陵园上空,全体人员分别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默哀、向烈士行三鞠躬礼、向烈士墓敬献鲜花等形式,表达社会各界对先烈们的崇敬之情和思念之意,展现了对先烈崇高精神的敬意以及无限的哀思。 “开展这次活动,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干部群众,师生和广大官兵,能够铭记革命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继承革命英烈的奋斗精神和光荣传统,做好现在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而努力奋斗。”县人武部政委钟履辉说。
巫山烈士陵园简介 巫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建成于1955年11月,原址位于巫山老城北门坡,巫山府发〔1988〕159号文件明确将烈士陵园列为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2005年底,因三峡移民库区建设,陵园迁入巫山新城望霞公园内,是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游览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设施。 新迁建的巫山烈士陵园,位于望霞公园西部,座北朝南,依山而建,俯瞰巫峡口、大宁湖,高峡平湖风光尽收眼底。陵园共建五层,底层设陵园大门和纪念广场,上面四层为烈士墓区,占地面积5170平方米。陵园大门为巍峨庄严的十二重楼仿古牌坊,两侧刻有镏金对联“伟绩丰功矗巫峰十二,丹心碧血映峡水三千”;大门内为占地91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广场正面及两侧塑有大型浮雕群,反映了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巫山籍烈士李季达及众多仁人志士为革命献身的可歌可泣的史实。广场左右各设花坛一座,内种百年黄桷树,广场外侧植有四季殷红的红槭木,象征烈士如火的青春。 沿广场里侧拾级而上,进入烈士墓区,墓区面积为4220平方米,正中长阶将墓区齐分为东西两部分。墓区顶层设长方形烈士纪念碑一座,碑上记载有烈士的生平及墓次,墓区共建四排,安葬烈士39名,每座墓皆立有大理石墓碑,两侧有修葺齐整的翠柏相伴,墓前有怒放的迎春花相迎;仰望英烈安息之地,墓次整齐,植被繁茂,更显庄严肃穆。墓区前端是绿化地,植有苍松翠柏玉兰小叶蓉等常绿树种,伴随烈士扎根青山,守望巫峡。 经1979年和2011年两次大规模调查,我县烈士现共532人(含巫山籍牺牲在外地和外地牺牲在巫山的烈士),其中,解放前牺牲的有279名;解放后牺牲的有253名(含抗美援朝牺牲188名,其他65名)。安葬在县烈士陵园的有39名,牺牲时期分别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中有14名烈士在1949年11月29日为解放巫山壮烈牺牲,他们是解放军124师战士,仅有4名烈士知晓姓名。解放初期剿匪战争中牺牲葬于园中的烈士有14名,含5名无名烈士,其中牺牲于大溪土匪暴动的有13名,他们中有解放军指战员,有政府干部。园中有11名烈士牺牲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中抗美援朝受伤过巫山牺牲的1名,执行任务因公牺牲的6名,追击持枪逃犯牺牲的1名,见义勇为的2名,维稳处突牺牲1名。 巫山烈士陵园主要特色是陵园公园浑然一体,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休闲游览为一身,实行全面开放管理。每年县内在此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含清明祭扫、五四入团及成人仪式、六一入队宣誓、七一重温入党誓词、八一怀念战友、国庆祭扫烈士等,年接待人数3.6万余人次。静穆的陵园提升素养,优美的公园陶冶情操,如今的巫山烈士陵园在建设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更加彰显教育阵地的神圣。(记者 王忠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