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最好时节,也是果木管护的关键时期……”在龙溪镇组织的产业培训座谈中,县植保站技术专家如此提醒现场的镇村干部。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核桃基地。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3月12日,龙溪镇组织铁厂、华山、千丘等高山村的村八职干部与种植大户,专题进行核桃产业技术培训、安排部署核桃高枝嫁接工作。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核桃产业技术培训现场。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介绍产业发展情况。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据介绍,铁厂、华山等村,前些年以煤炭为主产业。随着煤矿的关闭,产业必须重新调整定位。以前利用退耕还林地,虽然发展了一部分核桃,但由于品种、管护技术等原因,导致挂果率低,效益不佳。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为此,该镇与县林业部门取得联系,对以前栽植的核桃树进行高接换优,并聘请县植保站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植保站技术人员从核桃不挂果、挂果不成功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栽植五六年的树不挂果,是因为品种不适合,因此必须改良品种。果挂不成功,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管护。不施肥或者施肥不当,造成营养不良,加上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导致黑斑病、炭疽病等。“氮长叶、磷助根、钾壮果……”技术人员教大家掌握当前施芽前肥、防虫害等要领。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技术人员实地指导核桃管护。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在老鸦村核桃基地与村民袁宗海的脆李田间,技术人员又手把手地指导大家如何打窝、施肥、剪枝等。袁宗海利用自家的土地发展脆李10余亩。“村里每次组织培训他都参加,而且按季节与要求对脆李进行刷白、施肥、拉枝、剪枝等。”袁宗海的老婆说。袁宗海不仅人勤快,而且肯学习与钻研技术,管护脆李很上心。一排排整齐而长势良好的脆李,今年将大量挂果。脆李树将变“摇钱树”,给袁宗海一家增收致富带来了希望。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对已栽植的2000余亩低产核桃树,我们将采取高枝嫁接的办法进行品种改良,同时根据金柿、天城等高山村实际,因地制宜,再发展1000余亩核桃,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龙溪镇党委书记李开雄表示。在发展过程中,鼓励村干部带头发展,扶持大户打造亮点,力争建成一片、投产一片、见效一片,真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脆李剪枝。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
[backcolor=rgba(191, 224, 216, 0.58)]针对全镇产业,该镇将抓住产业扶贫机遇,分高中低三带,打造“三个七千亩”(高山核桃7000亩、中山脆李7000亩、低山柑橘7000亩)。到2020年,力争每个村培育1—2个扶贫主导产业,每个主打品种建成1—2个示范基地。实施贫困村产业发展提振工程,力争实现“一村一品”。落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推广“双对接双选择”产业到户机制,真正以产业增收带动全镇人民致富奔小康。(记者 刘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