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坝里花台姹紫嫣红煞是好看,村里文化墙“八有新风”标语格外醒目,硬化公路上车辆来往跑得欢……初春时节,走进抱龙镇洛阳村,新风新貌新变化扑面而来,让人赏心悦目。 “这些变化,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扎实帮扶。”村干部向良富不禁竖起大拇指。2015年,来自县委宣传部的驻村工作队进驻洛阳村。他们以村为家忘我工作,巧用“三抓”让全村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环境变美,基础变硬,干劲变足。该村的这些变化,先后被重庆日报、上游新闻、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巧用合力,抓基础 洛阳村位于抱龙镇南部,东邻紫鹅村,西与湖北建始县接壤。幅员面积9.16平方公里。2015年,该村共有居民673户,其中贫困户83户。贫困人口不仅较多,而且两座大山夹着一条山沟,村内山大坡陡,土地贫瘠。“挂起来的田,竖起来的路”是真实写照,“上山手脚并用,下山连滚带爬”,一点儿也不夸张。“交通靠走,看家靠狗,通讯靠吼”用来形容洛阳,既真实又贴切。 驻村工作队进驻洛阳村后,迅速制定工作计划:首先了解村情,吃透户情。工作队与当地村干部分成几个组深入村社开展大走访活动。不走不知道,一走吓一跳。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蹇述权感慨:洛阳村的贫困名副其实。一是道路交通条件差。全村硬化路只有0.5公里,机耕道由于暴雨的冲刷,坑坑洼洼,村民出行极其困难。二是饮水安全差,全村只有几口山坪塘,没有管道,干旱季节部分村民要挑水吃。三是产业发展几乎为零,村民收入低。洛阳村以前有几个煤矿,不少村民到矿上干活,随着重庆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政策的落实,村内几个煤矿被依法关闭,部分人也就失去了就业门路。加上多年矿洞工作,很多村民得了矽肺病不能干重活,收入入不敷出,生机维持艰难。四是百姓精神面貌差,等靠要思想严重。洛阳村虽然经济条件差,但村民们遇到红白喜事会摆“流水席”招待宾客,应邀出席的亲朋好友随“份子钱”表示心意,这种风俗被称作“整酒”“吃酒”。一段时间,“整酒”花样层出不穷,耗费掉村民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使村民思想散漫,攀比风盛行。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驻村工作队根据洛阳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支柱产业的基本思路。经反复核算,改善基础设施,至少得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公路修建“两纵三横”,实现社社通公路,人口集聚区要通硬化路。饮水工程得实现全覆盖。这样才能使全村的面貌有所改善。 为此,驻村工作队先后跑帮扶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县农委,水务局、交通局、扶贫办等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分别派出精干力量实地调研并大力支持。通过三年努力,共争取资金1157万元。其中,新修公路7.6公里,整修公路13.5公里,铺设泥结碎石路5.89公里,硬化道路10.43公里,新修人行便道4公里。新修14口1350方人畜饮水池,安装管道48200米。新修山坪塘5口700方。投资30万元安装路灯58盏,实现场镇亮化。增加垃圾处理设施40个,实施改厨改厕改院坝73户,环境卫生不断改善,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提档升级村便民服务中心,形成功能完备、运行规范的党建活动阵地。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八有,解决八难”,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认可度达95%以上。如今,洛阳村硬化道路、产业道路、人行便道纵横交错,饮用水池、水利工程遍布全村。村民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因地制宜,抓产业 如果将基础设施比作扶贫工作的奠基石,那么产业扶贫就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催化剂。突出产业造血扶贫,不断培育洛阳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则是驻村工作队增强当地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一环。 驻村工作队反复研究,制定了短期脱贫和长远致富的目标。短期脱贫主要以进城务工为主。为此,争取到县人社局的支持,邀请各方面的专家,组织各种技能培训,积极鼓励村民进城务工。2018年劳务输出736人,劳务收入达到1153.64万元。
在吃透村情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经过考察、比对、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制定了低山种植蜜柚、高山种植核桃的产业发展目标,并确定建设洛阳村三社(高升湾)蜜柚示范片。为此,驻村工作队争取到县林业局的支持,2015年落实蜜柚种植800亩,脆李种植400亩,核桃种植200亩,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同时争取到县农委的支持,投资近100万元,对高升湾进行了农田综合整治,新修产业便道2.5公里,灌溉工程1公里。建立起洛阳村高升湾蜜柚产业示范片。
驻村工作队还积极探索建立合作社统一管护机制和大户带动机制。邀请县农委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组织村民集中培训,对核桃进行后期嫁接……通过努力,蜜柚、核桃明年将挂果,经济效益也将随之而来。同时,探索林下药材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如今,洛阳村村民对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用心谋变,抓文明 在具体工作中,让驻村工作队感到有些不理解的是:国家有政策有资金,部分村民却不支持修建产业路,更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看到村头、河道角落里的垃圾,驻村工作队提出清扫,被人讥笑为“爱面子”。 遇到村内无事酒却偏偏要凑面子、讲面子。不该要的面子却热衷,该爱护的环境却淡然。驻村工作队开始反思,村民不积极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自主脱贫致富的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物质、设施的落后,需要改变;精神上的落后,更急需改变。 “扶贫工作不能单纯理解为给钱给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帮扶对象,那么说不定就只是培养了一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汉。”蹇述权说,驻村工作队决定找一个新的切入口: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根据这一思路,驻村工作队拟定了“村庄洁美环境好”、“移风易俗观念好”、“家风家训传承好”、“基层创建成效好”、“文化活动开展好”“志愿服务普及好”、“村规民约执行好”、“乡风文明建设好”的八好目标。定期开展“清洁户”评选活动,实施挂牌表彰,引导群众养成讲清洁、爱卫生的生活习惯。统一建设花台,种植鲜花,安装路灯。出重拳整治“无事酒”。悬挂“诚信承诺”“家风家训”,着力营造良好家风。开展“洛阳好人”“十佳好婆媳”“致富带头人”评选,积极鼓励群众做好事、当好人、孝亲敬老、带头致富。创建“文化家园”“幸福家园”,吸引群众空余时间跳坝坝舞、看书、下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成立宣讲、洁美、关爱、劝和志愿组,利用道德讲堂为群众讲政策、讲礼仪。拟定洛阳村“持家三字经”,从个人形象塑造、持家理家、内务整理等六个方面给村民一个基本规范。开展“十佳文明户”评选活动,鼓励群众争做文明人。
发动阶段,很多村民嗤之以鼻。随着各项活动的逐渐开展,村民渐渐融入其中。在第一次开展清洁大扫除评比时,大部分村民都按照要求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但是极少数群众没有认真去做,驻村工作队严格评比,桌子上有灰尘都不给颁发清洁户的牌子和奖品,评比还没结束,就有人来找到工作队,请求重新评比。经过几轮评比,村民爱卫生的习惯逐渐形成。一户低保户到邻村去参与无事酒,被村民举报,村里通过党员会和群众代表大会按照要求对其进行了相应惩罚,该村民心服口服。 通过努力,现在的洛阳村干净整洁,花香四溢,邻里和睦共处,主人翁意识明显提高,积极主动参与村务管理和乡村建设的热情高涨。2017年11月,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洛阳村召开,随后该村乡风文明建设经验在全县得以推广。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洛阳村驻村工作队时刻牢记的使命。 现在,他们不仅扎根在洛阳这片热土,更是走进了村民心里,和大家一起为洛阳村乡村振兴奉献激情与力量。 采访后记:俗话说,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扶贫怎么扶?心中没底,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显然难以凑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找到“病根子”扶到点子上,切合实际帮到心坎上,大家才会心服口服,跟你一起上。洛阳驻村工作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苦干加巧干,有的放矢实施“三抓”,招招抓实、抓巧、抓精,为山区脱贫致富抓出了一条成功之道。如今的洛阳村,房前屋后繁花似锦,花草树木交相辉映;一块块产业田整齐划一,产业道路四通八达,水利设施锦上添花;一条条硬化路纵横交错、干净整洁;老百姓致富激情高涨,主人翁意识明显提高。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这其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驻村工作队在抓基础、抓产业扶贫的同时,更注重抓精神扶贫,想方设法,多措并举,从根本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把扶贫扶志扶智紧密地结合起来,才取得了精准扶贫所预期的效果。(记者 刘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