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猴子!猴子!” 春寒乍暖,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的风景格外秀美。在游船上,春节期间前来游玩的游客,在欣赏云雾围绕山峰盘旋飘动,忽而离散、忽而聚合的巫山云雨奇观后,还能看到两岸的猕猴在江岸追逐嬉戏 。 “猕猴是巫山的三大‘宝贝’之一哦。”导游自豪地告诉游客,除猕猴外,还有巫山脆李、巫山红叶两个宝贝。现在,它们一起已经成了巫山生态发展的“代言人”了!
图片来自巫山网络
山上有猕猴 两岸猿声啼不住
“我们每周定时定点投放玉米,让这里的猴子按时就餐。”小三峡野生猕猴投食员代光群称。
“哨子一吹,一只只野生猕猴从山上森林里连蹦带跳跑地下来,它们知道,这是开饭了。”代光群说,十多年前,这些猕猴在三峡乃至小三峡很少看到。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长江沿岸的林地面积、乔灌木蓄积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尤其是2017年以来,巫山境内的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和修复提升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严格控制水电开发、挖沙采石等生产经营活动。生态向好,保护力度加大,长江库区也就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小三峡的猕猴也从以前的100余只繁殖到现在的3000多只,再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景象。 猴子多了,自然喜欢到田里吃庄稼。当地村民告诉笔者,猴子是国家保护动物,也是巫山旅游的一大亮点。打不能打,捉不能捉,怎么办?
为解决小三峡猕猴偷吃山上百姓庄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巫山县政府在小三峡沿岸设立猴粮投放点,每年投放玉米10万余斤,让猴群吃上了“皇粮”。
久而久之,小三峡的猕猴便习惯了到猴粮投放点进食,在投放点附近活动,很少再去糟蹋庄稼。由于投放点都选在较开阔的地方,距水面不远,游客们还可以近距离地一睹猕猴群“真面目”,从而增加游玩的乐趣。
如今,小三峡猕猴的发展,已经成为山清水秀美丽巫山良好生态的最好见证。
图片来自巫山网络
岸边产佳果 “巫山脆李”销全国
二月中旬,喜讯传来。 在第二届重庆电商扶贫爱心购活动上,巫山脆李荣获“重庆农村电商爆款农产品”称号。不仅如此,巫山脆李还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国优质李金奖”“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重庆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巫山县先后荣获“中国脆李之乡”“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 2018年巫山脆李品牌估值13.34亿元,位居全国李品类第一。
谁曾想到,就在七八年前,巫山脆李还只是农家小院、屋前屋后由村民自己种植的果树。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更没有经济价值。
“巫山脆李又名巫山大李子,脆李。经考证,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巫山种植脆李的历史虽然久远,但真正闯出“名堂”来,却在三峡成库之后,快速发展在最近几年。
三峡库区蓄水后,以前的良田沉下了水底。留给两岸村民的是贫瘠的山地和严重石漠化的荒山。
如何破解群众产业空心化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的难题?县委、县政府把目光盯在了脆李和柑橘上。通过调研,我县把脆李作为全县“1+3+2”生态农业的主打产业,纳入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统一品牌打造。 今年64岁的王恩海是曲尺乡权发村村民。他家曾穷得叮当响,衣服上打补丁,靠玉米糊糊度日。2010年开始,他开始种植脆李。
如今,王恩海家共种植的近10亩约500棵脆李树,一亩能产2000斤左右,价值万余元,总收入超过10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脆李种植面积达22万亩,进入丰产期后可年产脆李3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
同时,我县充分注重脆李产业链延伸,大力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脆李产业“接二连三”,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市场运作,巫山正逐渐把春季“李花节”和夏季“采摘节”做大,打造乡村休闲体验区和脆李发展观光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此外,还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实施精准营销,让巫山脆李远销福建、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
花为库区增色,果为巫山富民,树为山川添绿。而今,脆李产业已成为巫山人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全县三分之一的贫困户因种植脆李而“脱贫摘帽”。
神女峰景区红叶(侯义高摄)
秋冬披红妆 满山红叶似彩霞
“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连连映三峡……” 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等到满山红叶时》电影上映,轰动了全国,让长江三峡美丽的峡江风光成为时代的经典。
每年一到深秋,巫峡两岸的红叶红了,漫山遍野,红得似朝霞,红得似火焰,红得胜过二月花。美景无处不在,只缘身在此山中。巫山红叶默默守护着长江的秋冬,华丽的身影掩映在崇山峻岭之间。
生态资源也是旅游资源。“能否把漫山遍野的红叶变成巫山的一大旅游景观,打造巫山旅游的新产品?”县委、县政府开始大胆尝试和不懈探索。 2007年11月28日,首届巫山国际红叶节暨第八届神女旅游文化节于在巫山开幕,当天就接待上万游客,同时,在红叶节招商引资会上,巫山成功招商引资16.5亿元。当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增长近10倍,达到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亿元,与2006年同比增长8倍以上。
到2009年,通过三届巫山国际红叶节的拉动,我县旅游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亿元。到2015年,巫山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2018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159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亿元,乡村旅游让全县1万多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至此,红叶旅游这块生态品牌也逐渐打响,并呈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巫山旅游开始实现新的腾飞。 至今,巫山红叶节已成功举办了12届。每年红叶节,数十万游客在长江三峡纵情放歌,体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江山如此多娇”美景。据统计,在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期间,共有42.5万名游客到巫山欣赏红叶,创造旅游收入约1.8亿元。
巫山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紧紧盯住生态这一座 “宝山”、守住长江这一股“绿水”,把“生态门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生态发展之路。县委书记李春奎说,巫山,正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谱写一曲生态旅游发展的绿色篇章。( 卢先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