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6765|回复: 0

踏行大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6 02: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微信图片_20190226103703.jpg


[size=0.34]                           吴剑波

[size=0.34]
         大溪乡是一颗璀璨的历史文化明珠,在中国文化史上久负盛名;大溪乡是一面风光优美的山水画屏,伫立在巫山的西大门;大溪乡是一件织金锦绣,温暖地披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近日随作协采风团,又一次来到巫山县大溪乡,内心感受颇多,所见所闻所想,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size=0.34]                      一、大溪文化





[size=0.34]
        作为巫山人,大溪文化久已在心,每次提及都有着无尚的荣光和自豪。约公元前4400年,大溪先民们,从湖南、湖北来到巫山,扎根在大溪,一住就是1100年,直到公元前3300年,才被忠县哨棚嘴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所取代。在这1100年里,大溪先民以渔猎、采集为生。根据考古报告,在大溪遗址上,没有发现稻作农业遗迹,与湖北、湖南地区的大溪文化稻作农业有所差异,对鱼十分崇拜,在人死后,以鱼陪葬;并且在埋葬时,尸体的摆放上,有屈肢式和直肢式,相信尸体的肢式,能影响在生的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从死亡的安葬习俗可以看出,浓郁的巫文化,已在大溪先民们思想中扎根。[size=0.34]


[size=0.34]         大溪文化时期属“五帝”的黄帝、颛顼时代(前4513年-前3380年),也是一个巫文化的变革时代。黄帝时代,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人可以通过天梯往来于天地间,这个天梯就是昆仑山。到了颛顼时代,颛顼对天地间的秩序进行了一次大变革,命他孙子“重”和“黎”,一个上举着天,一个下压着地,拉开了天地之间的距离,使原来的昆仑天梯失去了作用,隔断了人与天之间的往来通道,并任命“重”为神职官员掌管天上众神事务,“黎”为史官掌管地上的神和人的事务,也不让神随便自由地上天下地,建立了上天下地的许可制度,没有“重”和“黎”的许可,无论是神还是人,不得上天下地,这个时期是巫文化的绝地天通时期,天地各得其所,人与天地之间建立了固定的纲纪秩序,在各自的生活范围内,既自主,不相侵渎,又可以往来。





[size=0.34]  自黄帝始,到周为止,以巫为职业的世袭家族的“十巫”(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担任巫官,在灵山采药,在灵山上天下地,服务于宫廷,其中的巫咸是尧帝的巫医,他的封地在巫山,巫山当然成为了他巫文化的传播地。巫咸死后葬在巫山,巫山便因此而得名巫。





[size=0.34]  这是史料和考古资料的印证,也是久远的巫山巫文化的见证,因而,承载大溪文化的大溪遗址,是一个文化历史的高地,携带着巫文化和其他。因而大溪文化,熠熠生辉,如明珠般璀璨夺目!

[size=0.34]                        二、画屏大溪





[size=0.34]
        大溪乡是巫山县在长江西端的大门,它与奉节县的界线在瞿塘峡的黑石峡。江水东出瞿塘峡,与黛溪河水交汇,形成一个宽阔的湖面,这就是大溪口,行船在大溪口的江面上,面向滔滔东去的江水。右岸是大溪文化遗址,如今已被淹没,只留下它后面的乌云顶让世人瞻仰;左岸是火焰山高坡,高坡上有小地名母猪槽。相传明朝初年,大将康茂才带兵征讨仍在重庆为王的明升,行军到这里,听人介绍是母猪槽,于是仰天长叹:康(康、糠谐音)见了猪,哪里还有活路!叹毕,岩上的滚木擂石飞奔而下,头被砸得粉碎,气断身亡;他死后,皇帝赐他金脑壳,葬在芦丛坡,有人还在江边的一块大石上,刻“大溪口  皇明康茂才 进兵处”作为纪念。传说终归是传说,据聂兴昌先生根据史料考察,那时的康茂才没到大溪来,也不是死在大溪,在史料和传说之间,康茂才都是一个谜。






[size=0.34]  大溪口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堆积地,也是风光如画的美景地。夹在黛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乌云顶,是日落的西山,有晚霞的时候,落日的霞光,洒在江河的水面上,一片金光,波光粼粼,非常壮观。乌云顶上常常云雾缭绕,云雾沿着山腰飘逸,越过瞿塘峡,与火焰山上的云带缠绕,如眉黛历历在目,清朝诗人张问陶写到“日出宿雾消,眉黛看历历,春痕一万重,苍翠如欲滴。”描绘得形象而生动。






[size=0.34]  瞿塘峡左岸的火焰山顶,是10元人民币背面的风光,因状如桃尖,而被称为桃子山。站在火焰山顶,可以俯瞰瞿塘峡全景,可以观乌云顶落日,它与乌云顶隔江相望,长年两相厮守,却不得相会。[size=0.34]桃花山属七曜山脉,它从奉节白帝城走来,一路向东,经过曲尺乡来到巫山县城,继续走到小三峡的巴雾峡,与巫山山脉、大巴山脉相汇。






[size=0.34]  现在的大溪场镇仍然坐落在大溪口,是黛溪河与长江交汇的南岸台阶,与桃花山相对,背依的却是巫山山脉,巫山山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北坡长于南坡,给人的印象就是山头一路向南,因而有传说洛阳秀才赶山,要将巫山山脉赶到南海去填海,正当这些山峰向南行驶时,被不明不白的原因终止了,这些山峰僵滞在原地,保持着向南的姿势,等待着出发的命令,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接到出发的命令,向南之心不改。






[size=0.34]  大溪场镇建筑外观为仿古装饰,街道两旁小叶榕树已经成荫。临街门面,都是开着商店,生活用品、住宿餐饮样样俱全,特别是几个卖肉的摊点,十分显眼,虽然顾客不多,却也为街道增添了色彩。


[size=0.34]  大溪乡致力于风情小镇的打造,在江边的码头上,立有仿古大门,上书“大溪”,仔细品味,这里就是水路与陆上场镇交汇的大门,浪漫的江河水,载着行旅,载着亲情,载着相思,出没于大溪。出生于大溪的著名中医学家冉雪峰,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26岁的他,挽着爱妻,就是由黛溪和长江之水,载着他浪漫地行至湖北武汉,在那里悬壶济世,创办中医学校,1955年奉调北京中医研究院,担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干外宾治疗室专家、全国政协委员等多种职务,于1963年1月病逝,享年85岁。


[size=0.34]  大溪场镇的背面,有狮子岩群峰,峰上有大小狮子岩,因其状若狮子而得名。两狮面北,一东一西,一大一小,同行的作家们将其侃称为东狮和西狮,狮爸和狮娃儿!





[size=0.34]  两狮实质上是由裸露的棕红砂石构成,东狮岩石较大,石与石间有较宽的裂口,虽然独立,头大身小,看似摇摇欲坠,却千百年地这样支撑着,[size=0.34]风吹雨打,电闪雷鸣,巍然不动,[size=0.34]给人以信念[size=0.34]。西狮的岩石[size=0.34]相比东狮要小,但也不是小得弱不禁风,一个一个整齐的砌着,像人工堆砌的城墙,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据居住在这里的张发林介绍,这不是城墙,是狮子伸出来的舌头。他指着尽头片石说,那是狮子的舌尖,因为遭受雷击而断裂下垂。站在舌尖处,回头一顾,狮子的舌头弯曲,像城墙倒拐一样的直角回曲,可见这个狮子是在用舌头奋力回卷,不知道卷什么而惊动了雷公,劈断了它的舌尖。而在舌头根部,有一块悬空的大石板,仿佛狮子张着的大口,气势雄浑,威不可挡,我在内心猜测,或许是狮子大开口,惹怒了雷公,劈断它的舌尖作为警示。







[size=0.34]  在两狮的回形道路间,有面圆鼓形的石板依在路边,我在上面边走边念着当地民谣:“狮子岩上一面鼓,谁人识得,买到夔州府。”向承彦老师则接口而出:“狮子岩上一面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夔州府。”同行朋友们则异口同声的叫起好来,大家不断地念诵,围着这面石鼓,打着哈哈找金银。





[size=0.34]  据张发林介绍,狮子岩的山脉走向很远,向北走进了长江,像一条长舌一样伸到了江中,称为长舌梁,因在175米三峡水库水位线之下,如今已被淹没。长舌梁伸入江中,挡住了滚滚东来的江水,江水在这里咆哮着翻腾,形成泡漩涡流,船行至此,船工稍有不慎,便船毁人亡,常有装米的船行到此而倾翻,满船的大米落入江中。但这些大米没有浪费,而是通过无形的地下走道,走到了庙宇镇抱峰山上的屙米石内。屙米石旁边有座百余和尚的大庙,和尚每天从这里取回粮食,刚好够庙内的和尚吃饱,不多一粒也不少一粒。当然,这个故事的结局,大家一定会猜到,因为和尚的贪心,损坏了的屙米石再也屙不出米来了。仔细观察抱峰山、狮子岩、长岩梁的岩石,它们如一母所生,个个棕红,造型奇特而可爱。抱峰山与长舌梁的直线距离约有11公里,神话般地连成一条线。   





[size=0.34]  大溪乡东端的界线非常明显,以错开峡为界,峡谷以东是曲尺乡,以西是大溪乡。跨峡谷的是错开峡大桥,是大溪乡由巫山县城而来的公路入口。这座大桥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桥的倒影,与它下面的溪水,相互交融,在绿水中清晰明亮。错开峡因庙宇镇龙洞的蛟龙受大禹治水之命,治理庙宇镇的水患,犯经验主义错误而错误地打开了峡谷,并由此而丧命,留下了错开峡这个美名。错开峡峡谷幽深,碧波荡漾,两岸悬岩峭壁,错落层叠,十分壮观。在错开峡的最佳观赏地,建有观景平台,供游人休息和观赏。

[size=0.34]                      三、锦绣大溪

[size=0.34]
        在过去的岁月里,大溪乡很穷,穷得吃不起饭,穿不起衣。饭食是“三个月豌豆九个月苕”,豌豆磨成细面,煮成糊糊,装在碗里,“一吹一个泡,一喝一条槽”,生活十分困苦。近些年,大溪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以产业领路,文化旅游并进,着力打造风情小镇,借助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使今天的大溪乡,成为了花果飘香、产业发达、出行方便的富裕之乡。






[size=0.34]
        大溪乡的产业主要是水果、蔬菜、传统粉条和文化旅游。大溪乡温暖的气候和砂壤,适宜于水果种植,水果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陆游从家乡绍兴赴任夔州通判一职时,在其《入蜀记》中,就有大溪出美梨大如升的记载:“二十五日。晡后,至大溪口泊舟。出美梨,大如升。”二十五日,是指1170年的9月25日。陆游在南宋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六日,得到任命书,担任夔州通判一职,由于久病,没得以出行上任,在第二年的五月十九日,才告别兄弟,携家眷由山阴(今浙江绍兴)逆流而上,踏上旅职的行程,沿路采撷风土民情,作《入蜀记》。陆游泊舟大溪口,品尝大溪的梨子,香甜可口,个大如升,这个升,应是《说文》“两匊谓之升”的升,匊(jū)是满握、满捧的意思,可见其大溪的梨,在南宋时,就肉厚香甜。如今,大溪美梨早已作古,取而代之的是柑橘和脆李,大溪口军营村,仅柑橘一项,年收入就有5个30万元的大户,其余的种植户的年收入大多也在5万元以上。   










[size=0.34]  大溪柑橘的主要品种有纽荷尔、红橘和沃柑,沃柑是近几年发展的晚熟品种。据开峡村的曹支书介绍,开峡村有沃柑1000亩,他自己就种植了200亩,驾车从错开峡进入大溪乡境内1公里,便进入了沃柑产业园,一串串、一团团缀满枝头的金果,那就是沃柑。沃柑的成熟期在3月,它错开了纽荷尔等品种的成熟期,既为民众提供了鲜食水果,也为果农增加了收入,这是大溪乡水果产业的战略性部署,虽然它是错开峡的错峰沃柑,但它没有错,值得推广。开峡村在错开峡口还建有水果销售平台,以小木屋为店铺,以石磨、花草为装饰,不仅可以享受采购新鲜水果的快乐,也还可以尽情体验传统生活习俗。






[size=0.34]  大溪不仅柑橘有晚熟品种,脆李也同样有晚熟脆红李,在平台村大丰农业开发公司的果园内,有48亩3000棵脆红李果树挂果上市,脆红李果品优良,脆而甜,果皮紫红,果肉绿黄,当巫山脆李销售结束时,脆红李又成熟了。柑橘和李是世界两大水果之一,也是巫山的两大水果产业,果品享有极高的信誉度,大溪乡面对成果不盲目乐观,以市场需要为主,实施战略性晚熟部署,不得不为他们赞叹!






[size=0.34]  从沃柑产业园前行,就进入四龙果院了。四龙果院位于开峡村3社,因小地名四龙嘴而得名,是大溪乡特意打造的以果为特色,以乡风、家风、民风为引领,以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为灵魂的文明院落,集水果产业、乡村旅游、文化于一体。这里居住着65户人家,种植的有柑橘、脆李、柚子和枇杷500余亩,水果收入户均达5万元。在院落建设上,用传统文化墙和传统农耕工具、生活用具展览室对院落进行美化,在水电院落管理上,实行一户一岗定责,道路有人扫,水电有人管,是大溪乡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典范院落。行走在院落内,步道是水泥路面,两旁是花果菜蔬,令人爽心悦目。

[size=0.34]  大溪村除了狮子岩风景区外,还有沙落坪产业园,有樱桃、脆李、草莓等水果,2月末,这里便迎来了樱桃花盛开,成为一片雪的海洋,4月中下旬,樱桃成熟,叶绿果红,香艳袭人,引来游客流连忘返。










[size=0.34]  大溪村的森林面积很广,树种以松树为主,为配合狮子岩、沙落坪景区建设,在青松环绕的三万塘,打造的有钓鱼湖,湖岸线长达490米,容量4万立方。这里松林茂盛,空气清新,人在其中,既可体验垂钓之乐,也可深呼吸享受天然氧气。






[size=0.34]  蔬菜种植是大溪乡官田村的一大特色,这里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黛溪河在其脚下流淌。在这片丰水沃土上,蔬菜使这里的人们富裕起来,养育了代代在此居住的人,也培育出了冉千平、李尚朝等当代名人。冉千平是现任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所研制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用于我国的大型水利、桥梁、核电、铁路等建设工程中,为我国的建筑科研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李尚朝是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歌入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荣获中国当代十大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size=0.34]  大溪粉条也是久享盛名的传统菜肴,因其久煮不糊汤、软糯可口、生态环保而历经市场考验发展壮大起来。去年,大溪粉条就供不应求,竟然卖断了货。大溪粉条的原材料是红苕和豌豆淀粉,每年的阴历9月开始,各粉条加工坊便开始收购红苕和豌豆,然后加工成粉条销售。在水田坝冉伦友的加工作坊,我采访了他。他说粉条加工只有这4个月,收入可达10万元,粉条收益的多少也要看天说话,气候好,红苕、豌豆长势好,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粉条产量高。去年因遭受干旱,雨水来得晚,田里的红苕有了雨水后速长,这样的苕淀粉少,收购的红苕和往年一样多,他的粉条收益却减少了2万余元。我问到大溪粉条加了明矾或者其他添加剂没有,他肯定地说没有,为了说明大溪粉条的生态环保,他向我透露了秘而不宣的关键技术,发酵和高温、手工分离是决定粉条色彩、不沾黏的关键技术,他们拥有这项技术,所以不需要明矾或添加剂来解决这些问题。







[size=0.34]  采风结束了,我的内心既激动又不安,为大溪乡这几年发生的真切变化而激动,为我没有生花妙笔描绘其变化而不安!





[size=0.34]摄影:吴剑波、李仰兵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