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月6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向东平)正值纽荷尔大量上市时节。如今,走进重庆巫山曲尺乡,黄澄澄的纽荷尔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曲尺乡是远近闻名的花果之乡,辖10个村1个居委会。其中,伍柏村位于曲尺乡长江北岸,紧邻曲尺乡政府所在地,为该乡发展种植小水果的首批村落。 “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纽荷尔、脆李,水果产业脱贫,水果产业兴村,是伍柏的最大特点。”伍柏村村支书杨先贵说。 水果种植专业户 帮助村民学技术 家住伍柏村4社的贫困户李先东,从90年代起,家里便种植有老品种的脆李、纽荷尔树。 但当时种植的数量稀少,只为家里人平时吃。随着曲尺乡党委政府发展小水果的口号吹响,一批批脆李、纽荷尔种苗发放,李先东也跟着村民们一起,将一棵棵水果苗种下去。 自2009年起,李先东便开始陆续种植脆李、纽荷尔,并逐渐扩大种植规模。截至目前,种有15亩脆李、15亩纽荷尔,其中,包括租种的其哥哥10亩田地,一共30亩。 丰收的水果 通讯员 向东平 摄2014年前期,水果还未到大量挂果时候,李先东和妻子在外打工,收入刚刚维持一家生计。当年,其妻子在外打工时,得了乳腺瘤,做手术医药费花去几万元,加上家里有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以及80多岁的老母亲,导致当年欠账几万元。 2014年,水果开始挂果。夫妻俩决定回乡,专心水果种植。 从此后,李先东一心忙活在田间,给树木剪枝、施肥,像侍候孩子般侍候这些“发财树”。 正因为对树苗们的用心,李先东越发觉得管护技术的重要性。闲暇时间,便参加县农委、曲尺乡政府、伍柏村组织的各类管护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李先东按照规范技术管护自己的脆李、纽荷尔树。2018年,他种植的脆李先后获得首届“国光杯”优质李品鉴赛金奖,全国优质李评比金奖。 “2014年初步挂果时,还卖不起价,每年两种水果加起来全部才卖2万多元。” 随着县委县政府、曲尺乡对脆李、纽荷尔品牌的大力宣传,李先东的小水果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2017年,李先东脆李销售6万多元,纽荷尔5万多元,一共10多万元。再加上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每年1万多元,李先东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如今,李先东被县农委聘请为伍柏村的管护技术培训员,500元/月的工资,经常奔走在村民们的果树间,给村民们示范施肥、剪枝、刷白等技术。 “果树要剪成‘开心形’,你们别心疼,心疼也要剪。这些小枝丫,还有中间多的树枝都要剪掉。”李先东在田间一边剪枝示范一边说。 “只管剪,只管剪,心疼啥,心疼也没用,留那么多枝丫,果子长不好都白搭。”脆李树的主人李大生说。 李先东正在给村民培训剪枝 通讯员 向东平 摄把脉问诊开处方 管护培训天天上 伍柏村辖7个社520户1614人,目前,该村已形成以纽荷尔、脆李为主的产业,全村栽植有纽荷尔1500亩、脆李1370亩,几乎家家户户的田间,都种满了纽荷尔、脆李。 “纽荷尔、脆李就是村民的‘金果果’。在曲尺,伍柏村水果产业发展最早,提升水果品质,打响产业品牌,只有在大力度管护上下功夫。”这是杨先贵反复唠叨的话,也是曲尺乡党委政府、伍柏村如今做的最重要的工作。 近年来,伍柏村多次邀请县农委专家到村上课,村八职干部直接参与,深入每个社的田间地头给村民们讲管护知识、示范管护技术。 正当全村小水果产业蓬勃发展时。2017年,村民们发现,田间绿油油的纽荷尔树中间,不时冒出一些树枝树叶转黄,逐渐扩散,几乎有10%的纽荷尔树濒临死亡。 “发财树”病了,村民们慌了! 伍柏村紧急向曲尺乡党委政府汇报情况,随之邀请县农委专家,现场给病树们把脉问诊,并开出“处方”——纽荷尔树缺钙、铁、锌等微量元素,需改变以前施的尿素肥、复合肥为有机肥。 紧接着,伍柏村向市农委申请有机化肥520吨,免费发放到村民们手中。 有机肥施下后,病树汲取营养,逐渐康复,黄叶转绿。不仅如此,结的果子质量大幅提升,相比以前,口感更甜、更醇香。 在加强管护的同时,伍柏村还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政府、部门出钱,百姓投工投劳,修好田间产业路,实现全村产业便道全覆盖。 “有了产业路,村民们到田间管护、采摘,再也不用一身泥了。” 同时,今年,曲尺乡党委政府还给全乡各村八职干部发放脆李修剪工具包,先培训村八职干部,再督促村民学习管护技术,让村八职干部到田间指导村民管护技术。再加上县农委配套各村的2名管护技术员,伍柏村的管护技术培训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漫山遍野泼橘黄 浓墨重彩书华章 虽然是寒冬,但在伍柏村,处处可见村民们乐呵呵的笑脸,以及邻里互帮互助的温暖画面。 伍柏村4组的贫困户黄华英,就住在伍佰村委会旁的安置点上。黄华英今年69岁,去年腿部骨折,安了钢板,到现在未取。老伴73岁,也有偏瘫。 老人前几年种有2亩地纽荷尔、2亩地脆李,现在也正值纽荷尔成熟时节。 “乡里、村里干部都劝我不要种果树了,后人也经常劝,但怎么舍得!你看这一田果子,甩了太可惜。” 黄华英介绍,孩子们在外面务工。平时,自己和老伴儿摘果子,喊小工帮着背,给150元/天工资。每年下来,出去小工费、运费,能纯收入2万多元。 离开伍柏村,车辆在村落间穿行,放眼望去,到处是灯笼般挂着的纽荷尔,漫山遍野的橘黄,浓墨重彩地点缀在绿叶间,书写着丰收与喜悦的华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管护力度,更新基础设施,修建采摘观光路,发展一批乡村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到田间来采摘游玩,让村民们不光有‘发财果’,还能吃上旅游饭。”杨先贵展望伍柏村更加美好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