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好日子要来了!
“今年养了500多头猪,出栏了300头,卖了70多万,好日子终于要来了。感谢东西协作帮扶,感谢县残联!”肖光燕开心地说。平河乡的肖光燕在发展养殖生猪产业的时候,前几年由于行情不好,3年连续亏损了170余万元,在觉得生活快没有希望的时候,享受了残疾人家庭贷款贴息政策,贷款55万继续投入养殖生猪产业,如今已经走出了困境,生猪养殖也步入了正轨。副县长刁彦龙一行到县残联调研残疾人东西部协作工作并召开座谈会。(资料图)精准施策 量体裁衣推进金融助残2019年以来,县残联认真落实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资金,先后对59户次残疾人家庭产业贷款1740万元发放贴息补助金76.1万元。这些资金为残疾人家庭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他们实现了平均每户年收入近30%的增长,真正在小资金的撬动下实现了大产业的发展。
为确保金融助残服务的精准性、便利性和实用性,县残联采取了多项措施。他们通过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入户访视、“四下基层”等活动,精确掌握残疾人家庭的实际需求。将农村残疾人家庭产业贷款贴息项目纳入帮扶范围,并先后3次进行提标扩面,不断完善金融助残体系,使政策更加贴近残疾人家庭的发展实际,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也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多个领域。在政策的宣传上,县残联也下足了功夫。他们通过短信提醒、入户访视等直接方式,以及“巫山县残联”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产业贷款贴息政策,有效扩大了政策的知晓范围。为确保政策的落地落实,县残联还与县农业农村委、国资委、人力社保等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对申报对象进行严格细致的审定,确保贷款贴息对象准确无误。同时,他们配合放贷银行定期回访承贷人,持续跟踪服务,了解生产经营和资金使用情况,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授之以渔 保驾护航产业发展县残联以烟台市残联对口帮扶为契机,“一对一”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提供现场指导,帮助残疾人家庭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技能培训、帮扶基地建设、农业保险整合等多措并举,为残疾人家庭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有效提升他们的产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种植脆李非常需要技术,使蛮力是不行的。什么时候剪枝,怎么疏花疏果,预防病虫害都有讲究。我参加了2次残联组织的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专家又到我的果园现场教学。今年我果园的脆李品质得到提升,果品外形好,口感也更甜了,今年脆李卖了8万多块钱。”马冬梅开心地说。据统计,县残联已累计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41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535人次;投入资金160万元扶持建立帮扶基地19个,年产值高达4000余万元,辐射带动300余名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
产业兴旺 残疾人家庭增收致富在东西协作金融助残的推动下,巫山残疾人家庭的产业蓬勃发展。这些家庭不仅实现了自我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家庭的增收致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在双龙镇白坪村,记者见到了正在自家草莓园里忙碌的刘敬春。他从一名贫困户到领着村民搞产业的致富带头人,刘敬春脱贫增收的故事,为自力更生做出了生动的诠释,他满脸感激地告诉记者:“是金融助残政策让我有了翻身的机会。贷款了百多万元,残联帮忙贴息,我才能安心发展果园。”通过辛勤劳作,刘敬春成立了种植基地,种植了50多亩葡萄,产值达20余万元。今年新增了8亩草莓,预计产值20余万元。他的种植基地不仅让自己脱贫致富,还长期聘请6名工人,忙的时候需要10多个工人,其中有6个脱贫户,每年最低可以挣10000多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同样受益的还有大昌镇的种养殖大户王元雄,57岁的他感慨地说:“这个帮扶真的很实在,我享受了45万的贴息贷款,这让我在创业路上轻松了不少。”如今,王元雄种植了柑橘100亩、烤烟125亩,鱼塘还养了800尾大鲵,年产值超过百万元。每年需要用工1900个,支付工资近30万元,有效促进了周边家庭的增收致富。
金融助残以小额资金为引子,激发了残疾人家庭发展产业的巨大潜力。2023年,对18户符合享受贷款贴息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补贴资金22万余元。自2019年来,先后累计发放贴息补助金76.1万元。这些资金的支持,使得残疾人家庭得以发展巫山脆李1500亩、柑橘1200亩、中药材600亩、葡萄200亩,以及养殖生猪1500头等,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多样化和规模化发展。金融助残的实践,促进了残疾人家庭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升了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感谢东西协作,随着东西部协作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将继续书写‘山与海’的助残故事,让‘山海情深 助残共兴’的新篇章更加精彩!”记者 向君玲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