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电学子三下乡:坐高铁“趣”巫山“品”文化
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近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数”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前往巫山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巫山文化。2012年,巫山博物馆作为第六届国际红叶节的招牌景点正式开馆,以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为主线,完整展现了大巫山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
实践团成员参观巫文化展区 刘晏辰 摄
建设公共交通,促进巫山经济巫山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欠缺的就是交通不便,很难和外面进行交易交流。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察团成员了解到自郑万高铁修成以来,让以前只能烂在地里的脆李、葡萄、柑橘、西瓜出现在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巫山的经济发展。
巫山高铁站 李进 摄
从远古游来的“巫山烤鱼”观察团从讲解员那里了解到,巫山人民的进化史,总是在不断“逐水而居”中演化。200万年前的巫山龙骨坡遗址上,发掘出的大量鱼骨化石,证明了当时的古人不仅可以围山打猎,还能下河捕鱼。在大约6000多年前,居住在长江边上的大溪先民,更以葛藤为绳、枝干为架,结网捕鱼。“东汉庖厨俑”,为巫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其形状因像是一个厨师正在对案板上的鱼进行加工处理被专家解读为正在制作的“巫山烤鱼”。
古老的庖厨俑 李信 摄
加大文物保护研究 丰富长江文化内涵观察团还了解到如今,巫山博物馆有藏品6万余件/(套),展览文物1000余件(套),2018年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第三批国家二级博物馆。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文物是文化的实物载体,也是民族的心灵家园。青山不言,文物有声。在三峡库区文物抢救性保护、发掘的背后,是平凡,是艰辛,是无法用语言、数字、图片以及一切多媒体手段完全展示的精神。
实践团成员与博物馆馆方人员合照 李进 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