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乡60万斤前胡滞销……他们急上心头!
300亩前胡,近60万斤,卖不出去?药农苦不堪言,干部急上心头,怎么办?心心念念的“致富希望”莫非要成“烫手的山芋”?一次走访发现药材滞销事情还得从3月26日说起。
3月26日,三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天玺到双龙村走访贫困户。在贫困户侯永聪家的院坝里,看见他正在挑选发霉的前胡。
“乡长啊,今年这个前胡卖不出去啊,你看嘛,都开始烂了。”张天玺通过询问,才知道侯永聪家采收的万多斤前胡卖不出去。
双龙村海拔1000多米,比较适合发展中药材。近些年,眼看前胡市场行情好,村里面的村民和贫困户在种植大户葛观章的带动下自发的大面积发展种植前胡,2018年发展面积达300多亩。
张天玺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走访了当地几位种植大户,发现情况都一样,大量的前胡堆积在家中,无法卖出去,有的开始发霉。眼看着即将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产业却滞销。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事关双龙村药农一年的收成和血汗啊。
张天玺回到办公室立刻将情况跟党委书记黄登衡作了汇报。乡党委政府将此事拿上议事日程,作为重要事情研究,寻求解决办法。
四方努力找销路未果“这可不是个小事情啊。我们上到乡领导干部,下到村社干部都在为这件事情着急,想方设法帮村民找销路。”说起为村民多方寻找销路的事情,双龙村村支部书记付道周一把辛酸泪。
常言道:“中药材就是鬼生意。”前几年药材市场行情好,前胡价格高很抢手,全国发展前胡种植大面积增加,就2018年三峡库区就从以前的1万亩猛增到3万亩。产量增加,市场供大于求,造成药材滞销是必然规律。
对于双龙村的药农来讲,只顾埋头种植,却忽略了防控风险的意识。一部分药农将怨气发泄到乡镇领导和村干部身上。鉴于这种情况,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干部一边要四方寻求销路,解决药农的燃眉之急,确保损失降到最低;一方面还得引导药农了解市场行情,学习中药材管护技术。
湖北、山西、陕西……只要打听到哪里有药材商收购需求,乡政党委和村干部都多方打听联系。湖北的药商来了,带走样品后杳无音讯;山西的来了,带走样品后依然杳无音讯。
“一拨一拨的药商来了,走了,就是没有下文,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张天玺说,最后带着疑问到县农业农村委员会中药材规划发展科找到了答案。
前胡的最佳采挖期在11月至12月份。2018年,双龙村遭遇到了十年难于的冰冻寒潮,冰冻期来的比往年早,一直持续到来年2月中下旬。
县农业农村委员会中药材规划发展科科长王清刚了解情况后,先后多次到双龙村取样检验,最后确诊原因。这期间的冰冻期延误了前胡的采挖,造成了这批前胡的有效成分含量有所降低,无法作为优质药材销售。
多方助力药农笑了300亩前胡,近60万斤,卖不出去怎么办?4月1日,张天玺再次走进县农业农村委员会,这天县中药材规划发展科和三溪乡政府成立了专题研究工作组,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讨寻求解决办法,最后达成统一销售模式,由公司统一收购,政府启动价格保护机制进行适当补贴。
巫山县鑫旺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中药材规划发展科培育的中药材发展公司。得知情况后,愿意帮三溪乡的药农解决销售难题。鑫旺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杜万华告诉记者:“自己的药材公司也是在县农委的大力扶持下成长起来的,这次三溪乡的药农有难题,我们应该帮忙解决难题,只要不是霉烂的全部收完。”有了他的承诺,药农的前胡不愁销了,总算吃了个定心丸。
在收购现场,王清刚针对今年药农的损失再次进行了经验总结和技术培训。药农痛定思痛,纷纷表示以后自己发展中药材种植不能以这种散户模式,一定要听从政府的引导,通力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减少种植风险。
中药材种植作为我县“1+3+2”高山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前胡药材种植作为我县新研究推广的中药材种植,中药材规划发展科科长王清刚建议,前胡尽量要种在新开垦的田地里或休耕地里,多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在冰冻期前及时采挖,确保品质和产量。
四月的三溪乡双龙村,在干净整洁的村民院坝里,晒满了采收的前胡。前来收购前胡的药商忙碌着检验、称秤、装袋,药农挑着大袋小包的前胡围着药商乐得合不拢嘴。药商来了,药农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