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信息网

搜索
查看: 7187|回复: 0

甘甜峡江 祥和培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30 09: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培石是巫山的东大门,与湖北省巴东县交界,小镇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有着历史悠久的码头。如今的培石抢抓新时代机遇,聚力“三大攻坚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生态产业引领农民致富,优化人居环境刷新乡村“颜值”,稳步推进山清水秀美丽幸福“渝东新乡”的建设步伐。

培石场镇一隅

红桔“嫁”新果 “柑”甜润峡江

长江碧树绵延,三峡桔香四溢。临江拥水,禀赋天成的培石,因其独特的峡江气候为红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繁衍出一条优势产业带。

朱实金悬、红跃山间,漫山遍野的红色果实与山脚下的滚滚江水相映,灰瓦白墙的民居点缀其中,一幅“高峡平湖碧波清,百里峡江古桔红” 的景观跃然眼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培石的红桔产销兴旺。颠峰时期,红桔果园面积达 3000 亩,年产红桔上千吨,销往全国各地,批发价在2元 / 斤上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的优良柑橘新品种不断出现,红桔招架不住,逐渐失去了优势,销售价格跌至 0.15 元 / 斤,红桔“背叛”了果农,果农也放弃了红桔,漫山遍野的红桔树任其自生自灭。

培石乡的产业发展滞后了,红桔产业的出路又在哪里?乡党委政府反复调研、思考、探索,抛出“嫁接换品种”的发展思路。乡干部们通过反复对比试验,最终决定把一个新的品种——椪柑,嫁接到老树上,实施红桔提质改良。

椪柑

谈及发展椪柑的情景,村民易美聪依然记忆犹新。据他回忆,当时听说政府大力发展椪柑,邀请专家实地技术指导,村民们就去参观学习,看到红桔树上茂盛生长的椪柑,这坚定了他们种植椪柑的信心和决心。

易美聪率先将自家的6亩地和承包的10亩地红桔嫁接成了椪柑。随即,村民也纷纷摩拳擦掌,积极参与红桔提质改良工作,数千亩荒废了多年的红桔果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椪柑

对于椪柑,培石人民总有着不一般的感情,他们细心呵护每一棵果树。从嫁接幼苗到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无不凝结着培石人民的希望和汗水。结出的果实品质如何?能否卖个好价钱?这些问题都考验着果农的管理与技术。在培石生态产业发展中,培石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与果农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通过传授管护技术提高品质。部分果农采用订单形式和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合同,实行统一栽植、统一管护、统一培训、 统一收购,从种到收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全程为果农“护航”。种植出的椪柑皮薄易剥,味美甘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椪柑为主的3000 亩巫山恋橙,得到了果农们保姆式的善待,组织化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精细化管护成为一种常态,峡江气候和砂土土质自然孕育出培石果品的非凡品质,于是有了18度甜的自然美好。

带回杨梅树 乡亲齐致富

孟夏草长,花开六月。走进培石乡黄龙村, 举目眺望, 一棵棵杨梅树抱山而居,吐着新绿挂着盛果,沿着山路一路向前, 一片片已成规模的杨梅树梢红绿相间挂满了杨梅果实,正迎风招手迎接远方的客人。

杨梅

说起培石杨梅,就不得不说黄龙村党支部书记谭家友,村民们习惯称他“杨梅书记”,正是他,让杨梅落户黄龙,成为了村民步入甜蜜生活的“领路人”。
谭家友年轻时,办过页岩砖厂,因不懂技术,创业失败。后来,他到浙江省仙居县一家美术公司当学徒,通过刻苦钻研,走上了美术设计的道路,至 2006年年薪已达 20 万元。

那么,有大好前程不奔,谭家友怎么就回村种杨梅呢?

原来,他在公司认识了妻子泮莲香。泮莲香是浙江仙居人,谭家友在上门拜访其父母时,发现仙居县到处都是杨梅,仅此一项全县人均增收1000 多元。“我当时就想,我老家地处低山地带,与仙居的土质、气候相近,却只种植玉米、红苕、 马铃薯,经济收入低。”谭家友萌生了回家种植杨梅的想法。

与妻子多次**,并征得岳父母同意后,2006 年谭家友辞去了工作, 带着妻子和50株杨梅,返乡创业。

杨梅

村里人见到谭家友返乡,甚是惊奇。谭家友却不受影响,把50 株杨梅苗栽到自家地里,像宝贝一样地呵护。第二年,一株栽在房后的杨梅树结出了大珍珠似的红果,谭家友欢天喜地,又从仙居县购回杨梅500株, 栽植到自家20亩地里,继续试验。

2009 年,最早栽下的杨梅树挂果20余斤,个大饱满的杨梅让前来品尝的乡亲赞不绝口。当年,他便流转土地300亩,开始规模化、规范化栽植杨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纷纷跟随谭家 友学种杨梅,梁尤俊、谭家文、易前林等30多户已成为当地种植大户。

目前,全乡共栽植杨梅800余亩,年产量达到30多万斤,村里建起了杨梅酿酒厂和罐头厂,通过网上销售、自驾采摘、酿制蜜酒年产值可达400多万元。

栽下摇钱树,收获致富果,2800亩巫山脆李、300 亩葡萄在培石正蓬勃发展,目前全乡脆李、纽荷尔、椪柑、杨梅、葡萄五大产业已初现规模,7个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发展,户户有了致富产业,家家有了稳定收入,一条条致富路慢慢渐行渐宽,越发坦荡。

脆李

透过生态水果产业的发展缩影,看到了培石果农的全新生活, 更看到了在果树脚下奋斗的勤劳人民和乡村发展的美好明天。

百龄红叶王 带火乡村游  

冬日走进培石,绵延百里的红叶,将冬日苍劲的峡江扮的分外妖娆。从河底红至山顶, 山水港湾与江山红叶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红叶王

除了成片红叶林, 在巫峡南岸培石乡的笔架山下,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马鞍 子”的地方,一株百年高龄的“红叶王”苍 劲挺拔。“红叶王”树干最粗 2 米,高 25 米,冠状覆盖地面直径 10 米。根部苍劲壮实,树干蜿蜒婆娑。寒冬时节,经过风霜的洗礼,就会变成一片火红。

“红叶王”属于黄栌树种,油汁重,因此很受蜂类青睐。很多年前,马蜂群在 “红叶王”树上筑有窝巢,许多人想来砍这棵树,但都畏惧马蜂窝,还有试图砍掉 “红叶王” 被马蜂蜇得逃之夭夭之辈,这之后,就没有人敢有砍伐“红叶王”念想。后来,当地百姓认为,“红叶王” 很有灵气,连马蜂都成了它的“忠诚卫士”,村民们世代沿袭守护“红叶王”的重任,都像 爱护“瑰宝”一样珍爱它。

为了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一睹“红叶王”的美丽峥嵘,培石乡以“红叶王”为主 题,全力打造“红叶王”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后宝山建设集 “吃、住、游、购、娱”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居民点小区项目,新修“红叶王”观光护栏、停车场及休闲观景亭。培石红叶王景区被列入巫山国际红叶节十大红叶景区之一,确定了水陆两条精品路线。

在后宝山农家小院里,石耀根生活了48年。往年,一家人住在两间土坯房, 随着培石乡村旅游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培石休闲度假。头脑灵活的他看到了商机, 他把旧房翻新成黄墙红瓦的楼房,置办了几张桌子椅子开起了农家乐,在自家小院进行餐饮、住宿的接待。一个冬季,他家就有 4万多元收入。

培石“红叶王”,多年来已吸引了远近无数游客, 一些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农民逐步规模经营起了农家乐,**十分火爆,景区周边的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建美丽庭院 享幸福生活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探访夏日的培石,干净整齐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一座座乡村美居编织起的美丽村庄,俨然是一派新时代小康生活图景。

美丽庭院

村民谭家春的家位于黄龙村,推门而入,干净的庭院、明亮的窗户首先映入眼帘,各种绿植、盆景摆放错落有致,满眼望去庭院里一片**盎然;屋内家具摆放整齐,地面一尘不染,墙上的“美丽 庭院示范户”牌子很是显眼。

一方如许小巧别致的院落,殊不知四年前乡里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谭家春家因开杂货店,房前屋后杂乱无章,没有达到标准而落选。

随即,他便开始下决心对屋里屋外进行彻底的收拾清理,还在空地上种上了兰花、茶花、月季等花卉,最终成功把 “美丽庭院示范户”这块招牌“请”到了自己家里。通过开展评选活动,村民们从 “要我美”变“我要美”,建设“美丽庭院” 在全乡已蔚然成风。

一户庭院便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串起乡风文明。为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家庭文明、卫生、秩序观念。培石乡根据“因地制宜、政府补助、农户自愿、稳步推进” 的总体思路,从 2016 年开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创建“美丽庭院”活动,以“洁化、序化、绿化”庭院为目标,提升农村卫生环境。目前, 已完成 530多户房屋的打造,全乡已达 90%的创建率。

数据是枯燥的,但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改变真实可触。培石乡以“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为载体,培养优良家风、文明乡风为目标,让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可感可触,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美丽田园演绎绿色崛起,魅力乡村引领生态发展,今天的培石安定祥和美丽宜居。

来源: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向海燕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